中介成分体系(语言)

中介成分体系(语言):

在外汉机器翻译中用于标记相关分析的结果的一套特殊的句子成分体系。该体系主要从三个方面标记源语分析和源语目的语转换的信息:⑴标出源语的句子成分。成分的划分原则与传统语法基本一致。⑵标出源语的结构层次。以动词谓语为中心,直接与谓语发生关系的成分叫直接成分;与谓语以外任一其他成分发生关系的成分叫间接成分;间接成分又根据它的联系词的远近分作两种:是前一词(组)或后一词(组)的称为近间接成分;不是前一词(组)或后一词(组)的称为远间接成分。⑶标出源语目的语的对比差异。首先,根据某一成分在对比的源语和目的语中的位置相同与否,分出“前置成分”、“原位成分”和“后置成分”,目的是能在后面的目的语生成中提示该成分的位置是否需要移动;需要移动的话,是前移还是后移。其次,根据某一成分在对比的源语和目的语中是否有介词,可分出“介词性成分”和“非介词性成分”,目的是能在目的语生成中提示该成分是否需要添加介词、组成介词结构。机器依据这样一套中介成分体系标记的相关分析的结果,就能相当顺利地进行目的语的生成,从而实现机器翻译的目的。

为您推荐

《中西比较诗学体系》

《中西比较诗学体系》:黄药眠、童庆炳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9月版。55.1万字。2册。“诗学”并非狭义的“诗”的学问,而是广义的包括各种文学体裁的理论的通称。“比较诗学”指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它不同于重在研..

《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初探》

《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初探》:栾昌大等着。时代文艺出版社1985年10月版。18.4万字。全面系统研讨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理论专着。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体系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阐释,客观地评价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在中国社会..

自然的体系,或论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法则

自然的体系,或论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法则: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Paul Heinrich Dietrich D’Hоlbach,1723-1789)着。中译本由管士滨据伦敦1777年法文版译出,商务印书馆1964、1977年出版。霍尔巴赫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帕拉蒂..

论实业体系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1642)着。中译本由周煦良等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53年英译本译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伽利略出生于..

报刊的四种控制观念(控制体系)

报刊的四种控制观念(控制体系):一、政治控制。集中表现在政府部门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常见的手段有:立法、行政、操纵新闻。二、经济控制。关键媒介在所有权上,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广告。三、受众控制。受众对传播的控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论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论集》:郑雪莱着。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14.7万字。收集关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问题的论文8篇,多数是针对斯氏体系研究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写的,具有探讨和争鸣的性质。介绍斯氏体系所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