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异部假借转注说(语言)

古异部假借转注说(语言):

清代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所提学说。段氏云:“古六书假借以音为主,同音相代也。转注以义为主,同义互训也。作字之始,有音而后有字,义不外乎音,故转注亦主音。假借取诸同部者多,取诸异部者少。转注取诸同部异部者各半。十七部为假借转注之维纲。……《方言》如萌蘖之蘖,秦晋之间曰肆;水火之火,齐言曰娓。此同部转注假借之理也。如关西曰迎,关东曰逆;荆郊之鄙谓淫曰遥;齐鲁之间鲜声近斯;赵魏之东实寔同声。此异部合韵之理也。”段氏既强调同部假借,又不完全否认异部假借,其说可取。但所举诸例是否合韵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此说似即后人“音近假借”说之滥觞。参见“古假借必同部说”。

为您推荐

转注➀

转注:文字学名词。传统六书之一。许慎《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对此,历来解释纷纭,大致分为三个方面:(1)指字形上同一部首。如:“考”、“老”同属“老”部。(2)指字源上同韵或同声。如“考”..

转注同族说(语言)

转注同族说(语言):转注的解说之一。以章太炎为代表的“主声派”认为,“建类一首”的类指声类,首指语根,凡是声音相同或相近,字义相类的同族字即为转注字。《国故论衡·转注假借说》:“盖字者孳乳而浸多,字之未造,语言先之矣。..

转注形义说(语言)

转注形义说(语言):转注的解说之一。以南唐徐锴和清代江声为代表的“主形派”认为,《说文》把汉字分为五百四十部,这就是“建类”,每部之首即“一首”,同一部首的字都是转注字。由于许慎对汉字部首的分合不很科学,同部首字也..

转注(语言)

古异部假借转注说(语言)

古异部假借转注说(语言):清代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所提学说。段氏云:“古六书假借以音为主,同音相代也。转注以义为主,同义互训也。作字之始,有音而后有字,义不外乎音,故转注亦主音。假借取诸同部者多,取诸异部者少。转注取诸..

古假借必同部说(语言)

古假借必同部说(语言):清代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所提学说。段氏云:“假借必取诸同部。故如真文之与蒸侵、寒删之与覃谈、支佳之与之咍,断无有彼此互相假借者。古本音不同今音,故如《夏小正》借养为永;《诗》、《仪礼》借蠲..

复交韵(语言)①

复交韵(语言):交韵之一。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交韵的复合。如《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风心”、“雨怒”、“菲违”、“体死”分别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