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桂谐声说(语言)

李方桂谐声说(语言):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关于拟测上古声母的学说。李氏针对谐声字的许多复杂现象,暂拟了两条简单的谐声原则:(1)上古发音部位相同的塞音可以互谐。这一条内又有三项细则:1.舌根塞音可互谐,也有与喉音(影及晓)互谐之例,不常同鼻音(疑)谐。2.舌尖塞音互谐,不常同鼻音(泥)谐。也不同舌尖的塞擦音或擦音相谐。3.唇塞音互谐,不常同鼻音(明)相谐。(2)上古的舌尖擦音或塞擦音互谐,不同舌尖塞音相谐,李氏认为也有例外,但可另作解释。所以在上古声母研究中应严格运用这两条原则来考察近人对上古声母的拟测,看是否合乎这两条原则,如果不合的话,可对上古声母系统另有一个新的估计。

为您推荐

谐声表(语言)

谐声表(语言):把谐声偏旁按照一定的上古音韵部次序类聚编排而成的表。创始人是清代段玉裁。段氏《六书音均表》卷二为“古十七部谐声表”,共收一千五百二十一个谐声偏旁,分别类聚于他的十七个韵部之下。通过谐声表可窥见..

李方桂谐声说(语言)

李方桂谐声说(语言):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关于拟测上古声母的学说。李氏针对谐声字的许多复杂现象,暂拟了两条简单的谐声原则:(1)上古发音部位相同的塞音可以互谐。这一条内又有三项细则:1.舌根塞音可互谐,也有与喉音(影及..

调类稳定调值易变说(语言)

调类稳定调值易变说(语言):关于声调的学说。《切韵》音系向现代汉语各方言的演化过程中,调类变化相对来说较小,具体调值的变化则很大。《切韵》音系有四个调位,各按阴阳可分成八个调类。现代汉语各方言的声调的类别都可用..

江宕二摄阳声韵的合流(语言)

《中原音韵》音系基础观(语言)

《中原音韵》音系基础观(语言):关于《中原音韵》音系基础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该音系是以元代大都(今北京)音为标准音的元代汉语共同语,因为当时大都是首都及杂剧发展的中心(王力、宁继福等);有的学者认为是以洛阳音为主..

母(语言)

母(语言):明代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1602年)中的一个虚设声母。该书是一部以明代北京音为基础方音的等韵图。全书分十三摄,除祝摄独韵仅一图外,其他各摄均分开合二图,共二十五图。每图横列二十二字母,分上、中、下..

古低元音今多高化说(语言)

古低元音今多高化说(语言):王力所确认的汉语语音发展规律之一。王力《汉语史稿》指出:在汉语语音发展过程中,元音高化的现象相当普遍。如歌韵,上古是[a]、中古是[a]、近代是[]、现代北方话一般是[o],北京话于舌齿音读[uo](喉音读]),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