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类稳定调值易变说(语言)

调类稳定调值易变说(语言):

关于声调的学说。《切韵》音系向现代汉语各方言的演化过程中,调类变化相对来说较小,具体调值的变化则很大。《切韵》音系有四个调位,各按阴阳可分成八个调类。现代汉语各方言的声调的类别都可用这八个调类的分化、合并来统一说明。如大部分官话方言有四个声调,保留阴平和阳平的对立,阴阳去合并,阳上一部分归去,一部分并入阴上,入声归入其他各声。又如上海话有五个声调保留阴入阳入区别,阴平保存,阴上并入阴去,阳平阳上并入阳去。由于调类古今对应明确,说明方便,因此说调类稳定。与此相反,中古八调的具体调值并不清楚,现代各方言同一调类的具体读法差异极大。比如阴平调值,北京高平[55:],天津低平[11:],上海高降[53:],平谷高升[35:],邯郸低降[31:],德州低升[13:],还有中平、中升、中降等。这些迥异的发音被认为来自同一个中古阴平调,因此认为调值易变。

为您推荐

调值(语言)

调值(语言):声调的实际读音。即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及长短的具体形式。汉语各方言的调值多种多样,同一调型因高低变化幅度的不同调值也不同,如平调有低平[11]、半低平[22]、中平[33]、半高平[44]和高平[55]。降调有全降[51]、高降[53]、..

古调值拟测(语言)

古调值拟测(语言):音韵学研究内容之一。包括两种情况:(1)文献派调值研究。如日本学者金田一春彦《日本四声古义》(1951年)综合各种资料(主要是文献资料)来拟测日本奈良时代从中国传过来的声调调值。日本学者赖惟勤《汉..

调类稳定调值易变说(语言)

调类稳定调值易变说(语言):关于声调的学说。《切韵》音系向现代汉语各方言的演化过程中,调类变化相对来说较小,具体调值的变化则很大。《切韵》音系有四个调位,各按阴阳可分成八个调类。现代汉语各方言的声调的类别都可用..

江宕二摄阳声韵的合流(语言)

《中原音韵》音系基础观(语言)

《中原音韵》音系基础观(语言):关于《中原音韵》音系基础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该音系是以元代大都(今北京)音为标准音的元代汉语共同语,因为当时大都是首都及杂剧发展的中心(王力、宁继福等);有的学者认为是以洛阳音为主..

母(语言)

母(语言):明代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1602年)中的一个虚设声母。该书是一部以明代北京音为基础方音的等韵图。全书分十三摄,除祝摄独韵仅一图外,其他各摄均分开合二图,共二十五图。每图横列二十二字母,分上、中、下..

古低元音今多高化说(语言)

古低元音今多高化说(语言):王力所确认的汉语语音发展规律之一。王力《汉语史稿》指出:在汉语语音发展过程中,元音高化的现象相当普遍。如歌韵,上古是[a]、中古是[a]、近代是[]、现代北方话一般是[o],北京话于舌齿音读[uo](喉音读]),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