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音系(语言)

元代音系(语言):

古汉语音系之一。指元代汉语的官话音系。可以《中原音韵》和《蒙古字韵》为代表。二书同为当时汉语共通语标准音的反映,但《蒙古字韵》反映的是当时的读书音,《中原音韵》反映的则是当时的口语音。《中原音韵》共有二十一个声母,现把例字和罗常培、赵荫棠、陆志韦、杨耐思四家拟音表列如下:

根据杨耐思拟音,《中原音韵》韵母表如下:

声调方面,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有人认为有入声,有人认为无入声,但均公认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关于《蒙古字韵》音系,月前国内学者尚没有系统的拟测。与《中原音韵》相比较,这两个音系在音类方面的主要差别是:《蒙古字韵》有声母三十五类(采用《七音》的声类标目),比《中原音韵》的二十一声类多出十四类,即多出一套完整的全浊声母:群、定、澄、并、奉、从、邪、禅、合、匣,共十类,还有四类是影幺、鱼喻相对立。韵母方面,《蒙古字韵》共有韵母七十三类,与《中原音韵》的四十六韵类相比较,多出了二十余个韵类。经过分析可知,《蒙古字韵》多数多出的韵类可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牙喉音重出类,另一种是晓匣母又重出类。换言之,这种韵母的重出类,是由于某种声母的特点造成的。声调方面,《蒙古字韵》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为您推荐

二等重韵的合流(语言)

二等重韵的合流(语言):唐五代时期韵母系统的一种重要音变。指《切韵》音系中同摄二等韵的皆//佳(蟹摄)、山/删(山摄)、庚二/耕(梗摄)、咸/衔(咸摄)等韵系在唐五代时期发生混同。这从反映该时期音系的一些字书、音义书如慧琳..

宋代音系(语言)

宋代音系(语言):古汉语音系之一。根据王力《汉语语音史》,宋代共有二十一个声母,如下表;此声母系统比晚唐五代声母系统大大简化了,其原因是:(1)全浊声母全部消失。(2)舌叶音消失。(3)娘母并入泥母。(4)影母并入喻母。宋代音..

明代音系(语言)

明代音系(语言):古汉语音系之一。指明代的官话音系。其基础方言是什么,尚未有统一意见。有学者认为应是当时的南京官话,而不是北京官话。这种官话音系的代表着作是什么,也无统一意见。有学者认为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罗马字拼..

晚唐—五代音系(语言)

合母(语言)

合母(语言):《古今韵会举要》新增的三个声母之一。“合”字在中古音属匣母字。在《举要》中“合”母与“匣”母之别有:(1)匣、合两母实际上不在同一类韵母前出现。只有四次例外。(2)匣皆细音字,合皆洪音字,只有二十多字例..

轻音起源于唐代说(语言)

轻音起源于唐代说(语言):关于轻音起源的学说。轻声和轻音是否等同,其说不一。从汉语语音史的角度来看,区分二者有其必要。一般来说轻声是声调问题,轻音不是声调问题,是音的强弱问题。汉语的轻音产生于何时,诸家看法不一。匈..

四声三调说(语言)

四声三调说(语言):李荣《切韵音系》所提学说。他假设《切韵》平上去入四声,论调值只有三个调位(toneme),平声一类,上声一类,去声、入声一类。去声、入声的不同是韵尾的不同,去声收浊音,入声收清音,乐调是一样的。所以去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