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无介音说(语言)

上古无介音说(语言):

关于上古介音(韵头)的学说。李方桂有古无合口介音说,认为中古的合口介音来自上古圆唇声母如[kw-]等。李新魁进一步提出上古没有任何介音,指出中古三等韵字与一、二、四等字在经籍异文、通假及汉人注音中都相通用,故中古三等介音[-i-]也是后起的;上古有硬音声母如[k-]、[t-]等,有软音声母如[kj-]、[tj-]等,有唇化声母如[pw-][kw-]等,有卷舌化声母如[tr-][tsr-]等,有唇化的软音声母如[pjw-]、[kjw-]等:中古的三等介音和合口介音分别来自上古声母的软音色彩和唇化色彩。

为您推荐

卷舌音声母后i介音的消失(语言)

卷舌音声母后i介音的消失(语言):近代汉语音变现象之一。可能发生于清初。卷舌声母[]、[‘]、[]、[]至明末仍是洪细两配,如在《韵略汇通》中“枝”读入“支辞”韵,“知”读入“居鱼”韵;“梳”读入“姑苏”韵,“书”读入“居鱼”韵..

二等韵喉牙音字产生i介音(语言)

二等韵喉牙音字产生i介音(语言):近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音变现象。其具体的音变时代尚待详考,一般认为在《中原音韵》之前即已发生。这也是官话音的一条特有音变。在《中原音韵》中,中古音一二等开口韵字一般都已合并,唯有..

纯四等韵i介音的产生(语言)

纯四等韵i介音的产生(语言):唐五代时期《切韵》韵母系统的一项重要音变。国内外学者多认为《切韵》音系的纯四等韵(指齐、先、萧、青、添五韵系)无[i]介音。在唐五代时期,纯四等韵产生了[i]介音,这从反映该时期音韵系统的一..

《切韵》四等无-i-介音说(语言)

重纽三等有r介音说(语言)

重纽三等有r介音说(语言):关于等韵的学说。俞敏从梵汉对音中发现重纽三等与四等的区别是[ri]与[yi]的区别。在《大涅槃经·文字品》的梵汉对音中,短元音[i]写成“-”,这在重纽中是四等,这就说明那个元音或者前头没有介音,或者直接..

上古无介音说(语言)

上古无介音说(语言):关于上古介音(韵头)的学说。李方桂有古无合口介音说,认为中古的合口介音来自上古圆唇声母如[kw-]等。李新魁进一步提出上古没有任何介音,指出中古三等韵字与一、二、四等字在经籍异文、通假及汉人注音..

古无上去二声说(语言)

古无上去二声说(语言):也叫“古有平入二声说”。黄侃所提学说。黄氏《音略·略例》说“古无去声,段君所说;今更知古无上声,惟有平、入而已”。王力认为黄侃此说论据并不充分。段玉裁《诗经韵分十七部表》中,有六部是有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