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性成分后加一代词重指的现象。古代汉语常用作复指的代词有“是”、“之”、“者”等。“是”和“之”常用来复指前置宾语,如《左传·成公十三年》:“余唯利是视。”《商君书·更法》:“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者”常用来复指判断句的主语,同时引出谓语。如《史记·项羽本纪》:“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有人认为这些句式中的“是”、“之”、“者”等是助词。参见“复指成分”。
复指(语言)
复指(语言):
名词性成分后加一代词重指的现象。古代汉语常用作复指的代词有“是”、“之”、“者”等。“是”和“之”常用来复指前置宾语,如《左传·成公十三年》:“余唯利是视。”《商君书·更法》:“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者”常用来复指判断句的主语,同时引出谓语。如《史记·项羽本纪》:“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有人认为这些句式中的“是”、“之”、“者”等是助词。参见“复指成分”。
复指成分(语言):同一句子中指称同一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常见的有:(1)前后两部分紧挨在一起。如“祥子你站住”,“张三和李四两个人都是先进工作者”。(2)前后两部分之间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标点符号隔开。..
复指(语言):名词性成分后加一代词重指的现象。古代汉语常用作复指的代词有“是”、“之”、“者”等。“是”和“之”常用来复指前置宾语,如《左传·成公十三年》:“余唯利是视。”《商君书·更法》:“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主语(语言):同“谓语”相对。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表示被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有时是一个句子的话题。从主语和谓语语义关系看,有的主语是施事(猫跑了),有的是受事(饭吃完了),有的是与事(这个学..
句子要素(语言):构成句子的必要因素。主要有六种。(1)词。如“我穿新衣服”由四个词组成。(2)词的排列次序。如“他看我”和“我看他”,词一样,次序不同,构成两个不同的句子。(3)构造层次每句话都有层次。相同的词和词序,..
句子(语言):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由词或词组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带有一定的语调,在连续说话中,句子与句子之间有隔离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常见的典型的句子往往由主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