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句子中指称同一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常见的有:(1)前后两部分紧挨在一起。如“祥子你站住”,“张三和李四两个人都是先进工作者”。(2)前后两部分之间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标点符号隔开。如“春节,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3)先提出一个总说部分,然后分开说。如“这两个苹果,一个是烂的,一个是好的”。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复指成分,如“这个人我认识他”。现在有人主张取消复指成分。
复指成分(语言)
复指成分(语言):
同一句子中指称同一事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常见的有:(1)前后两部分紧挨在一起。如“祥子你站住”,“张三和李四两个人都是先进工作者”。(2)前后两部分之间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标点符号隔开。如“春节,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3)先提出一个总说部分,然后分开说。如“这两个苹果,一个是烂的,一个是好的”。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复指成分,如“这个人我认识他”。现在有人主张取消复指成分。
复指(语言):名词性成分后加一代词重指的现象。古代汉语常用作复指的代词有“是”、“之”、“者”等。“是”和“之”常用来复指前置宾语,如《左传·成公十三年》:“余唯利是视。”《商君书·更法》:“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主语(语言):同“谓语”相对。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表示被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什么”之类的问题;有时是一个句子的话题。从主语和谓语语义关系看,有的主语是施事(猫跑了),有的是受事(饭吃完了),有的是与事(这个学..
直接成分(语言):处在同一层次上并构成一定语法关系的成分。如“热烈拥护新宪法”这个结构体的直接成分是“热烈拥护”和“新宪法”,构成述宾关系。“热烈”和“拥护”、“新”和“宪法”又分别是“热烈拥护”与“新宪法..
句子(语言):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由词或词组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带有一定的语调,在连续说话中,句子与句子之间有隔离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常见的典型的句子往往由主语和..
句法图解(语言):指用图形来表示句子格局、组合层次和成分关系。常用的有:(1)符号法,即在原句上加上符号。如加=表示主语,加一表示述语,加表示宾语,加( )表示定语,加〔 〕表示状语,加〈 〉表示补语,。如”他〔很快〕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