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语言)

选择性(语言):

①语法规则的一种性质。指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表达要求,选择运用相近的语言形式,使语言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在语序和虚词上。语序的选择性在偏正词组的修饰语排列上体现得最明显。如一个名词性中心语前面有几个递加的定语时,排列次序有一定的灵活性。如“一位纺织厂的年轻工人”、“一位年轻的纺织厂的工人”、“纺织厂的一位年轻的工人”三个偏正词组中,名词“工人”前有三个递加的定语,排列次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一样,语法关系也没有多大的改变。虚词在直接组合中选择性较大。如在一个偏正词组里,助词“的”或“地”有时可用可不用;联合词组中的连词“和”有时也可用可不用。虚词在关联组合中有较大的强制性,但强制性中仍有选择性。如一个组合的逻辑关系非常明显,不用虚词也不至使人发生误解或发生歧义时,虚词可以不用。这种情况在口语里常见。又如一种逻辑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虚词表达出来。语法规则的强制性和选择性是对立统一的,强制性是语言统一的要求,选择性是语言表达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要求。选择性以不违反基本的语法规则的强制性为前提,它是这个前提下的小自由。②一个实词能与某些实词组合,而不能与另一些实词组合的现象。可分为:(1)词汇上的选择性。“吃”能与“饭”组合,不能与“床”组合是受词汇意义的限制。(2)语法上的选择性。动词能与名词组合表示动宾关系。语法上的选择具体体现在各类实词的次范畴的搭配关系上。如形容词可分为一般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一般形容词可用在名词后构成主谓关系,非谓形容词则不行。

为您推荐

选择性记忆(新闻)

选择性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的反映的取舍。记忆是一种主动的心理过程。记忆的生理机制是人脑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暂时的神经联系,留下痕迹,所以,常常是只记忆那些对自己有利或自己感兴趣或自己需要的信息,..

选择性接触(新闻)

选择性接触:亦称“选择性注意”,指注意的指向有选择地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对象。当人们同时接收两个以上不同的信息刺激时,不可能对每个信息刺激都做出反应,只能有选择地注意和接受。注意集中就是一个..

选择性理解(新闻)

选择性理解:不同的人由于受其文化背景、情绪、态度、动机,和以往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讯息可能有着差异极大的反应,亦即所谓“见仁见智”之说。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和斯坦纳认为,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在此..

选择性接触

选择性(语言)

选择性(语言):①语法规则的一种性质。指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表达要求,选择运用相近的语言形式,使语言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在语序和虚词上。语序的选择性在偏正词组的修饰语排列上体现得最明显。如一个名词性中心语前面有..

动词体范畴(语言)

动词体范畴(语言):也叫“体貌”、“动相”。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进展情况的语法范畴。汉语动词没有“时”的分别,而体的分别则很细微。常见的有:(1)进行体。表示动作或状态在指定时间里尚未完结。如“说着话”。(2)..

笔形排检法(语言)

笔形排检法(语言):汉字的形序排检法之一。词目按笔画的形状为序加以编排和查检。主要有两种:(1)以起笔笔形为序。如常以横(-)、竖()、撇(丿)、点(、)、折()五种笔形为序。这种方法常与笔画排检法相结合,即在同一笔画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