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话(语言)

闽北话(语言):

闽方言的次方言之一。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等七县市,代表方言为建瓯话。主要特点是:一些古来母字读[s]声母,如“露”[su44],古禅母有读零声母的,如“蛇”读[yε33];某些见母字读〔x〕或零声母,如“嫁”[xa33],“狗”[e21];撮口韵母数目较少,可与唇音、唇齿音声母相拼,有[py]、[ty]、[tsy]等音节;入声韵尾消失,但古入声字自成两个调类;音变现象少见,亦无明显的轻声;声调六个,平、上不分阴阳,去、入各分阴阳。附加成分“仔”作用较多,可表细小、亲昵、轻视等意味,也可附在某些动词、形容词之后使其成为名词,常见的附加成分还有“佬、头”等;第三人称代词与赣、客家等方言一样用“渠”而不用“伊”;人称代词的复数在单数之后加“伙人”表示;处置式用“拿”或“邀”表示,如“拿你格妻讨来”(把你妻子找来);被动式用“纳”表示,如“纳渠偷去”(被他偷了);双音动词的两种重叠“ABB下”和“ABAB”含有“姑且做一做、试一试”的意味,如“修理理下”。

为您推荐

甬江话(语言)

甬江话(语言):属吴方言太湖片。分布在浙江东邵,包括宁波、普陀、嵊泗等十县市。其特点是:(1)“效流咸深山臻宕(限于知组)曾”等摄舒声开口三等知章组字一般读细音韵母,与同韵的精见两组字同音。如宁波‘焦”[ctyo]、“酒”[c..

闽南话(语言)

闽南话(语言):闽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分布和影响都较其他闽方言为广,在福建省外通行的闽方言,绝大部分为闽南方言。代表方言为厦门话。主要特点是:保留一些古汉语特征,如无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母字口语读[p]、[p‘],反映“轻唇..

临绍话(语言)

临绍话(语言):属吴方言太湖片。包括浙江临安、萧山、建德、绍兴、余姚等十二个县市。其特点是:(1)咸山两摄多读鼻化韵。如富阳“贪”[ct‘]。(2)咍灰两韵端系字今同韵。如萧山“胎”=“推”[ct‘ε]。(3)咍韵跟谈寒韵今不混..

闽方言(语言)

台州话(语言)

台州话(语言):也叫“吴语台州片”。吴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分布在浙江天台、三门、临海、仙居、椒江、黄岩、温岭、玉环等县市。其特点是:(1)[k]、[k‘]、[η]、[h]声母拼撮口呼韵母。如天台“举”[cky]。(2)阴去字单说一律读高平调..

杭州话(语言)

杭州话(语言):属吴方言太湖片。分布于杭州市城区及周围郊区,南宋建都于此。这一小片的方言带有较浓的官话色彩,不同一般吴语。其特点是:(1)见母开口二等只有[‘]声母一读,(2)日母字“儿、耳、二”只有[l]一读,“人、软、肉”都..

清音浊流(语言)

清音浊流(语言):指吴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性质。1929年刘复用音浪计实验研究得出吴语的所谓浊音声母实际上是清音浊流,并主张用[b]、[][]或[p]、[t]、[k]来标音。赵元任1928年在《现代吴语的研究》里对清音浊流的性质进行描述:吴语的浊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