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浊流(语言)

清音浊流(语言):

指吴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性质。1929年刘复用音浪计实验研究得出吴语的所谓浊音声母实际上是清音浊流,并主张用[b]、[][]或[p]、[t]、[k]来标音。赵元任1928年在《现代吴语的研究》里对清音浊流的性质进行描述:吴语的浊类声纽,假如是个破裂音,那音的本身并不带音,换言之,当它闭而未破的时候,声带并不颤动,等开的时候接着就是一个带音的〔h〕,因此听起来觉得很“浊”似的。曹剑芬1982年和1987年用语图仪等实验方式得出结果认为:吴语单字、连读词的前字声母不是清音浊流而是完全不带音的清音。目前对吴语古全浊声母的性质尚有争论。

为您推荐

清音(语言)

清音(语言):也叫“非浊音”、“强辅音”。同“浊音”相对。辅音的一类。发音时声带松弛,声门敞开,声带不颤动。普通话里除[l]、[m]、[n]、[η]、[]以外的所有辅音都是清音。清音一般都是辅音,但元音也可以清化。如维吾尔语ikki[iki](..

清音浊流(语言)

清音浊流(语言):指吴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性质。1929年刘复用音浪计实验研究得出吴语的所谓浊音声母实际上是清音浊流,并主张用[b]、[][]或[p]、[t]、[k]来标音。赵元任1928年在《现代吴语的研究》里对清音浊流的性质进行描述:吴语的浊类..

太湖话(语言)

太湖话(语言):也叫“吴语太湖片”。吴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分布在江苏南部、上海市及其辖区,浙江省杭嘉湖一带,是吴语区范围最大的一片。其特点是:(1)三等韵逢知章组多数读洪音,如上海“尝”[cza]。(2)流摄不读[-u]尾,如桐庐“狗”..

苕溪话(语言)

无锡话宽式音标草案(语言)

无锡话宽式音标草案(语言):赵元任设计的一套宽式无锡方音的音标。可作无锡歌谣注音及拼写无锡方音之用。刊登在民国25年10月17日(1936年10月17日)《歌谣》两卷二十期上。其内容包括:声母如“p不、p‘泼、b勃”等三十四..

岑江话(语言)①

岑江话(语言):属西南官话。分布在贵州东南部十二个县及湖南西部两个县。主要特征是北京话零声母合口呼字([uo]、[uη]除外)岑江话往往读[v]声母。如“五”[cvu]。..

吴方言(语言)

吴方言(语言):也叫‘吴语”、“江南话”。汉语方言之一。大致分布在江苏长江以南地区(不包括镇江及其以西地区)、上海市全境、浙江省绝大部分地区、江西省与浙江毗邻的上饶市、上饶县、玉山县、广丰县,福建与浙江毗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