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叫“吴语台州片”。吴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分布在浙江天台、三门、临海、仙居、椒江、黄岩、温岭、玉环等县市。其特点是:(1)[k]、[k‘]、[η]、[h]声母拼撮口呼韵母。如天台“举”[cky]。(2)阴去字单说一律读高平调。(3)用变音表示儿尾。如温岭[d15](桃儿)←[d31](桃),(4)“姐夫、妹夫”都叫“姊夫”,“早晨”叫“枯心”,(5)动词重叠后加“想”,表示短暂或尝试。
台州话(语言)
台州话(语言):
也叫“吴语台州片”。吴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分布在浙江天台、三门、临海、仙居、椒江、黄岩、温岭、玉环等县市。其特点是:(1)[k]、[k‘]、[η]、[h]声母拼撮口呼韵母。如天台“举”[cky]。(2)阴去字单说一律读高平调。(3)用变音表示儿尾。如温岭[d15](桃儿)←[d31](桃),(4)“姐夫、妹夫”都叫“姊夫”,“早晨”叫“枯心”,(5)动词重叠后加“想”,表示短暂或尝试。
杭州话(语言):属吴方言太湖片。分布于杭州市城区及周围郊区,南宋建都于此。这一小片的方言带有较浓的官话色彩,不同一般吴语。其特点是:(1)见母开口二等只有[‘]声母一读,(2)日母字“儿、耳、二”只有[l]一读,“人、软、肉”都..
清音浊流(语言):指吴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性质。1929年刘复用音浪计实验研究得出吴语的所谓浊音声母实际上是清音浊流,并主张用[b]、[][]或[p]、[t]、[k]来标音。赵元任1928年在《现代吴语的研究》里对清音浊流的性质进行描述:吴语的浊类..
太湖话(语言):也叫“吴语太湖片”。吴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分布在江苏南部、上海市及其辖区,浙江省杭嘉湖一带,是吴语区范围最大的一片。其特点是:(1)三等韵逢知章组多数读洪音,如上海“尝”[cza]。(2)流摄不读[-u]尾,如桐庐“狗”..
无锡话宽式音标草案(语言):赵元任设计的一套宽式无锡方音的音标。可作无锡歌谣注音及拼写无锡方音之用。刊登在民国25年10月17日(1936年10月17日)《歌谣》两卷二十期上。其内容包括:声母如“p不、p‘泼、b勃”等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