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考(语言)

慧琳一切经音义反切考(语言):

音韵学书。七卷。黄淬伯着。根据慧琳所征用的反切,考得声类三十七,分为八组:舌根音,古苦渠吾呼胡;喉音,乌韦;舌面前音,陟勅直之昌时式而;舌尖后音,侧楚仕所;舌尖音,都他徒奴鲁;舌尖前音,祖仓庄桑循;双唇音,补普蒲莫;唇齿音,方扶武。订出韵类为:阴声十五(举平以赅上去),阳声二十二(举平以赅上去),入声二十一,并以所定韵类为纲,声类为纬,制反切四声表,以排列音义所注诸字反切。附有所定声、韵与《切韵》声、调对照表。认为慧琳所据系天宝时元廷坚所作之《韵英》。1931年作为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八刊行。

为您推荐

一切经音义

出版时间:1992-11 一切经音义 : 亦称《慧琳音义》、《大藏音义》。解释佛经音义的工具书。慧琳撰。有1924年丁福保排印本, 日本元文三年(1737)狮谷白莲社刻本。100卷。慧琳(736—820),俗姓裴。中国唐代僧人。西..

音义向心说

音义向心说 : 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概念,最先由雅克·德里达提出,指的是重讲话轻书写。这种对讲话的偏爱往往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讲话直接地表达讲话者“心里有的”某种意义或意图。讲话似乎被..

反切概说➀

反切概说:音韵学书。今人林序达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共10章。分三部分:1-4章介绍反切基本原则、反切的产生与发展;5-8章介绍《切韵》音系的声、韵、调系统,反切用字及中古音到现代音韵的发展变化,为反切今读提供必要..

一切道经音义➀

反切➀

反切:我国汉代末年产生的,用两个汉字来拼切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古人称“反”或“翻”,也称“切”,都是拼合之意。用来拼合的前一字称为反切上字,后一字称为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基本规律是:反切上字必..

反切法

反切法:古代汉语的一种注音方法。“反切”是东汉末年才出现的新式注音法,当时,梵文佛经传入中国,梵文是拼音文字,有的学者从梵文和汉字的对比中,悟出拼音的原理,并根据这一原理来分析汉字的读音,分析出汉字的声和韵,又用两个汉..

形音义互求(语言)

形音义互求(语言):一种综合的训诂方法。包括“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等法。清代段玉裁《广雅疏证序》云:“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