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停顿(语言)

负停顿(语言):

指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为急于说出下一句话,而取消原来句子之间应有停顿的现象。赵元任首先发现并阐述了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主从复句之间,由于各种因素说话者先说出了主句,然后再追加出从句,因这种追加较为紧急,所以使得原来句子之间应有的停顿消失了,甚至连接得相当紧密,这就是负停顿。如“你就是不能当选←因为你还不够格”,“那么索性等他来了再定吧←要是他肯定来的话”。(“←”表示负停顿)

为您推荐

停顿语气(语言)

停顿语气(语言):用一个语气词来表示话没完的语气。可分两类:(1)提示。说话时有意停一停,唤起对方对下文的注意。文言用“者”,现代汉语常用“吧”“么”等,如:“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中庸》)“风景么,并不怎么出色;出产么,..

负停顿(语言)

负停顿(语言):指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为急于说出下一句话,而取消原来句子之间应有停顿的现象。赵元任首先发现并阐述了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主从复句之间,由于各种因素说话者先说出了主句,然后再追加出从句,因这种追加较为..

词的联想(语言)

词的联想(语言):人们听到一个词后,依据语义系统的制约,通过思维方式迅速想到另一个词的心理过程。分为两种规律性的途径:⑴聚合规则联想,包括最低限度的对比规则、标记规则、成分递减规则、范畴保存规则。⑵组合规则联想,包..

心理停顿(语言)

语音听辨(语言)

语音听辨(语言):指听话者感知并辨认言语声音符号的心理过程。首先是“孤立音素的听辨”,包括三个阶段:⑴听觉阶段,听话者将听到的声音信息分析为语音音素的声学提示,如“清音”、“鼻音”、“双唇音”、“送气”及元音舌位..

制定言语计划(语言)

制定言语计划(语言):指说话者根据他们改变听话者心理状态的需要而制定他们要说些什么的过程。是言语产生的第一个环节。包括三个层面:⑴语段计划,说话者首先要决定他们准备参加什么样的言语活动,是说故事还是和别人交谈;是..

发声反馈(语言)

发声反馈(语言):指说话人在说话的同时意识到、觉察到或听到自己话语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途径:⑴动觉反馈,通过自己的发音器官的运动意识到自己的话语;⑵听觉反馈,通过外部的空气传导听到自己的话语;⑶振动反馈,通过内耳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