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荣钟 : 作家。字少奇,笔名凡夫。台湾彰化鹿港镇人。9岁就学鹿港公学校,1918年受林献堂资助赴日本,进神田则英语学校及研数学馆预备学校就读。1921年返台,任职溪州林本原制糖会社,因参加“议会请愿运动”被革职,转任林献堂秘书兼翻译。1927年第二次赴日留学,入中央大学经济系,1930年毕业后返台,任台湾地方自治联盟书记长。1931年秋,和陈逢沅、赖和、周定山、洪炎秋等人共组《南音社》。1932年创刊《南音杂志》。每期的卷头语大半由他执笔撰写。1933年与杨肇嘉、叶清耀赴朝鲜考察地方自治制度。1635年任《东亚新报》编辑长兼主笔。1936年郁达夫抵台,由台湾新民报主办邀郁达夫参加座谈会,叶氏以记者身份参加。1937年,入台湾新民报任通讯部长,1940年任台湾新民报东京支局长,举家迁东京。1941年全家返台,任兴南新闻台中支局长,1943年受日本军方征召以大板每日新闻特派员身份赴菲,任马尼拉华侨日报编辑次长,1943年返台、任台湾新报青年版副部长,文化部长及经济部长。1945年台湾光复,1946年任省立台中图书馆研究辅导部长,兼采编部长,同年随林献堂领导的“台湾光复致敬团”赴京、沪、西安各地。1948年入彰化银行,历任调查科长、秘书室主任、协理、董事会主任秘书等职。1966年由彰化银行退休,专事创作。他是一位刚正不阿,富有民族气节的作家。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南京陷落后,成立了伪华北临时政府。台湾有人钻进伪政府,飞黄腾达,成为新贵。叶氏认为这是耻辱,乃作诗讽刺之: “张王李赵尽殊荣,京国人人识姓名。鲜得人间羞耻事。宁从穷巷了残生。”(见黄得时《辛酸五十年,泪血写沧田》)。叶氏作品以译作和散文著称。台湾评论家张良泽曾说:叶荣钟的散文较富于说理,旁敲侧击,天南地北,随手拈来,读之如饮陈酒。此类随笔,唯有洪炎秋先生能相媲美。钟民的小说成就高于散文,故以小说家闻名于世,叶、洪二氏多写随笔,至今我仍认为是台湾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两位散文作家(《叶荣钟作品选概述》)。他的主要作品有: 《中国新文学概观》、《半路出家集》(中央书局)、《小屋大车集》 (中央书局)、《台湾民族运动史》 (自立晚报) 、《美国见闻录》 (中央书局) 、《杨肇嘉先生荣哀录》、《林献堂先生纪念集》、《少奇诗草》、《三诗集》等。
出版时间:1989-10 司马中原 : 作家。原名吴延玫。南京市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他自幼投身军旅,生活经历丰富,是台湾著名军中作家。1945年开始写作。1948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历任教官、训练官、参谋、新闻官。1949..
出版时间:1989-10 卢克彰 : 作家。笔名石遗等。浙江诸暨人。毕业于中央军校。1949年随军队去台湾。曾与蔡文甫、楚如等人主持台湾中华文艺函授学校。后曾去花莲山区垦荒,主编《文坛》杂志并从事专业写作。他的..
出版时间:1989-10 丛甦 : 女作家。原名丛掖滋。山东文登县人。1949年随家迁台,在台完成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早年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时,与叶维廉等人同窗。大学读书期间曾为《文学杂志》、《现代文学》及《自..
出版时间:1989-10 归人 : 散文家。原名黄守诚,笔名有康稔、黎芹、林枫等。河南汤阴人。1946年由河南省立安阳高级中学毕业。1949年随军到台湾,主持军报编务,开始写作。1949年1月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第一篇作品。..
出版时间:1989-10 丘秀芷 : 女作家。原名邱淑女。台北市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三专编采科。后任丰原国中教员、妇友月刊编委等职。1962年开始文学创作,第一篇散文刊于同年4月号 《自由月刊》 以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