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文学 : 早期为马来古典文学。19世纪,阿卜杜拉·门希用白话文和写实的手法创作传记、游记等作品后,马来文学逐渐有了较大变化。20世纪早期,马来现代文学作品开始反映民族觉醒和改革社会的要求,其中以表现妇女反对封建婚姻、争取自由解放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有谢德·谢赫的《法丽达·哈努姆》 (1925)和阿赫玛德·达鲁的《她是莎尔玛? 》 (1928);以要求社会改革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有哈伦·阿米努拉锡的《吉隆坡的茉莉花》(1930)和阿卜杜拉·西迪的《让我们战斗吧! 》等。另有伊萨·哈吉·穆罕默德的反殖民主义长篇小说《大汉山王子》(1937)和《疯子玛特勒拉之子》(194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马来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克里斯·玛斯和马苏里等19人于1950年成立“50年代作家行列”,提倡 “为社会而艺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新精神。代表作有克里斯·玛斯的短篇小说集《前仆后继》(1963)和9位作家的短篇小说合集《鲜花怒放》 (1959);乌斯曼·阿旺的诗集《浪潮》(1961)和马苏里的诗集《 时局的色彩》(1962)等。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政府推广马来语,并通过马来西亚语言图书局开展写作竞赛等活动,促进文学创作的繁荣。作品多描写底层社会的贫困,帝国主义的奴役以及城乡建设和民族融合等。获奖长篇小说有阿·萨玛德·赛义德的《莎莉娜》(1961)、夏嫩·阿赫玛德的《满途荆棘》(1966)和阿伦纳·瓦提的《漩涡》(1965)等。活跃在诗坛上的“50年代派”诗人乌斯曼·阿旺、马苏里等人的诗歌,融汇 “班顿” 民歌传统,注入新时代内容,形式清新活泼,基调明朗乐观。院校派诗人卡西姆·阿赫玛德、阿·瓦哈卜·阿利和基哈提·阿巴迪则潜心探索“激烈·孤寂·痛苦”的内心世界。1955年出现的“朦胧诗派”诗人努尔、阿明和迦扎里等偏重运用象征、隐喻手法,诗风朦胧。60年代也出现标榜不属于任何流派的3位诗人拉迪弗·默希丁、巴哈·扎因和穆罕默德·哈吉·沙勒。1979年出版的马来诗集《时代小桥》,汇集了30年代至70年代的优秀诗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在剧本创作方面,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现代剧逐步取代传统的“邦沙万”剧。代表性剧作有加拉·迪瓦塔的《瓦顶与硕莪树叶的屋顶》 (1963)和乌斯曼·阿旺的《从星星到星星》 (1965)等。70年代末期,“伊斯兰文学”文艺思潮代表人物夏嫩·阿赫玛德主张“为真主而艺术”和 “以伊斯兰为创作源泉”,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母亲升了第三阶》和《涟漪》等。
出版时间:1992-12 蒙古人民共和国现代文学 : 蒙古人民共和国现代文学起自1921年,这一年7月人民革命取得了胜利,此后,1924年成立了人民共和国。蒙古现代文学在习惯上分为两个时期: 巩固政权、实行民主改革时期(1..
出版时间:1992-12 蒙古革命文学家联盟 : 1929年1月9日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有17人,包括索·博音尼木和、策·达木丁苏伦等,会上选举了由6人组成的主席团,领导联盟工作。莫·雅达木苏伦是联盟的第一任主席。联盟..
出版时间:1992-12 缅甸文学宫 : 缅甸最大的出版机构。原名缅甸翻译协会,成立于1947年。旨在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翻译外国优秀著作,向国外翻译介绍本国优秀作品。同时发掘、整理、出版古典文献。它的口号是 “冲破..
出版时间:1992-12 民族文学流派 : 20世纪初,由于境内非土耳其民族起义层出不迭,奥斯曼帝国已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一些土耳其知识分子不再妄想保持民族复杂、信仰各异的奥斯曼帝国版图,而只希望建立一个纯粹由..
出版时间:1992-12 南非共和国文学 : 由于17世纪荷兰殖民者和18世纪末英国殖民者的入侵,南非的传统文化受到了破坏,至今没有统一的语言,南非大部分作家用英语和阿非利卡语(南非荷兰语)写作,也有一小部分人用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