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颂 [俄国]奥加廖夫

出版时间:2010-03

自由颂 [俄国]奥加廖夫 : 当我还是文静的少年的时候,
当我变成不安生的青年,
当我成人,并且临近老年——
这一生有个永远不变的字眼
萦绕耳边,一遍又一遍:
自由!自由!

当我被奴隶制折磨,心灰意冷,
离别了我可爱的家乡,
到了异国,只要有可能,
就用全部力量朝祖国的方向
大声疾呼梦寐以求的字眼:
自由!自由!

在异国他乡,在寂静的深夜
我听到远方传来强有力的声音……
透过湿冷的暴风雪和无边的黑暗,
透过夜风的一阵阵呻吟
我听到从祖国传来年青的字眼:
自由!自由!

我的长期与怀疑相伴,
像鸟出笼得到了自由,
它第一次尝到喜悦的跳动,
如今听到从小就熟悉的字眼,
说不出的庄严、快乐和新颖:
自由!自由!

我总是梦见——白雪、平原
和一张熟悉的农民的脸。
满脸大胡子,力大无穷,
他解脱了枷锁,告诉我
一个永恒的、永远不变的字眼:
自由!自由!

一旦发生什么灾难和不幸,
自由需要有人参加斗争——
我马上飞回去保卫人民。
如果我在残酷的斗争中牺牲,
临死我要叨念一个强有力的字眼:
自由!自由!

如果我将要死在异国他乡,
我死时也会满怀信心和希望;
但在临死时——在弥留之际,
不要让我没听到神圣的声音就死亡,
同志,请在我耳边说出最后一个字眼:
自由!自由!

(王士燮译)



【赏析】
奥加廖夫的诗充满真挚的抒情,诗风朴实,语调丰富多变。他是出色的抒情诗人,同时诗歌中也有民主主义倾向。
自由,是人类普遍的理想和追求,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无数志士为之奋斗,无数诗人为之吟咏,以《自由颂》为题的名篇就不一而足,如普希金、裴多菲、索洛莫斯的作品等,而19世纪俄罗斯诗人奥加廖夫的《自由颂》则以其独特的风格感动着读者。
奥加廖夫继承了十二月党人的精神,反对农奴制,为农奴的解放进行呼吁和斗争。1856年移居英国之后,他与革命友人赫尔岑创办进步杂志,参加进步团体的活动,创作于1858年的这首《自由颂》正是他一生追求自由的宣言。
诗人首先从时间的视角,深情回顾自己的少年、青年、中年,直至今天,从中年走向老年,以虚拟的手法描写道: 耳边好像一直萦绕着“自由,自由”的字眼。“永远不变”、“一遍又一遍”两个修饰语表现了他对自由的信念是执著和强烈的。接着诗人转到空间的视角,声明自己离开家乡来到异国,依然要把自由的字眼大声疾呼。离开故乡是因为在故乡追求自由而不可得,可到了异乡还是欲罢不能,充满牵挂,以至于梦见故乡的景象,梦见农奴已经解脱了枷锁,获得了自由。这样的梦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也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受压迫的人民的同情和深爱。
如果说以上的段落是抒情,最后两段则在抒情的同时明志。为了人民的自由,诗人豪言,愿意在需要时毫不犹豫地回到祖国,为之而战。诗人更假设了两种临死的场景——为自由战死或在异乡而死,都要让自由的字眼在耳边响起。至此,诗情沿着“回顾——现实——梦境——死亡”的发展理路,到最后推向高潮。
本诗每节五行,每节的末尾都出现“自由,自由”两个词的叠唱,正如乐曲里定时出现的鼓点,构成了铿锵的韵律,同时,扣合主题,一遍遍强化,形成了豪情激越的风格。

(蒋平)







为您推荐

自由之歌 [美国]约翰·狄金森

出版时间:2009-12 自由之歌 [美国]约翰·狄金森 : 来,勇敢的美利坚人,手拉着手, 大胆去回应吧,美好的自由在招手; 残暴的行为压不住正义的呼声。 也玷辱不了美利坚的好名声。 我们生于自由也将生活在自由里,..

自由之树 [美国]潘恩

出版时间:2009-12 自由之树 [美国]潘恩 : 自由女神乘着光明的战车, 从阳光灿烂的仙域驾来; 一万名神仙引路, 引导着高贵的女神走来, 她就像一根美丽含苞的花枝, 从那千百万人和睦相处的天上花园降下, 手中拿着..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 : 现代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的手法之一,又称无意识联想或跳跃式联想。即小说中让人物突破时空和理性的局限,进行自由的、跳跃的、突兀的联想,以表现人物凌乱多变、漫无边际的无意识或潜意识..

《自由结婚》

《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 : 长篇小说。法国萨特著。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战争初期为背景,通过萨特式主人公玛蒂厄·特拉吕的生活道路,描写存在主义者如何经历从苦闷、彷徨到挣扎、反抗的“自我选择”和必然..

自由诗

自由诗 : 新体诗之一种,和格律诗相对的一种诗体。习惯上常指“五四”以来文人创作的白话诗。自由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不受传统诗歌格律的约束,可长可短,字数、行数都不受限制;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自由体诗

自由体诗 : 诗歌的一种。诗的段数、行数、字数没有固定格式,语言也不讲究格律,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但一般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其创始人。中国“五四”时期随着白话文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