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颂(节选) [俄国]拉季舍夫

出版时间:2009-12

自由颂(节选) [俄国]拉季舍夫 :

1

        
啊!上天最美好的馈赠,
一切伟大事业由你产生;
自由啊自由,无价之瑰宝,
让奴隶来把你歌颂夸耀。
把你的热情注入人们的心灵,
以你的双手发出万钧雷霆,
将奴隶制的黑暗化为光明。
愿布鲁图和切利再生,
让那些当权的沙皇们
听到你的声音胆战心惊。

3


是什么限制了我的自由?
我看到处处给愿望设置关口;
人民中产生了公共权力,
一切政权的共同源头。
社会事事听从它的指使,
社会处处要和它一致;
人人尊重公共的利益;
公共权力中有我的权力,
大众的意志也就是我的意志;
社会上从此产生了法律。

10


纵目展望辽阔的国土,
上面耸立着奴隶制阴森森的宝座。
各城市的政权温良恭顺,
把沙皇奉为神的化身。
沙皇的权力保护宗教,
宗教确认沙皇的权力;
他们联合起来压迫社会;
一个为束缚理性费尽心机,
一个力图把自由消灭;
两者都说: 为了公共利益。

51


火海翻腾,饥荒肆虐,
血流成河,满目疮痍,
就在这专制当局所造成的
一片辽阔的废墟上,
将升起一颗颗小小的星星。
给舵手们戴上友好的桂冠,
让他们坚定地操纵着舵柄,
把船驶向公共利益的海湾。
掐死这只凶残的狼——
这个被盲人称为父亲的王。

52


但是这一天还没有到来,
悲惨的命运还没有终结,
这一天还很遥远,遥远。
一切灾难何时才能完结!
黑暗统治的枷锁终将粉碎。
顽固的政权集中全力,
在它摇摇欲坠的时刻,
要以沉重的一击砸烂一切,
它建立了严格的书报检查,
这是最令人痛苦的灾难。

54


我已经听到大自然的声音,
起事的召唤,上帝的呼声,
震荡着世代黑暗的长空,
这时新事物正在诞生。
创始人端庄而又威严,
独自慢慢地降临人间。
他发出明亮的光辉,
把虚伪的奴役政权摧毁;
他驱散了沉沉的黑暗,
拨开乌云展现明朗的青天。

(汤毓强、吴育群、张均欧译)


【赏析】
在俄国文学史上,拉季舍夫是第一个以文学为武器,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贵族作家和革命家。他的代表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因揭露了专制制度,宣传了革命思想,从而激怒了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他于1790年被捕,先判处死刑,后又改判为10年流放。
拉季舍夫在1773年翻译的法国启蒙主义者马布里的《论希腊史》一书的注释中指出:“专制独裁是最违反人类本性的一种制度。”而在这首著名的《自由颂》一诗中,他进一步深化和发挥了这一思想观点。
《自由颂》是《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的一首哲理性和政治性的颂诗,语言通俗凝练,但气势非凡。作者以古典主义的颂诗形式和豪迈的气概歌颂了自由。该诗首先赞美自由是“上天最美好的馈赠”和“无价之瑰宝”,接着陈述了自由的特性,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而且能用自由的双手创造财富,美化生活。只是由于统治者“坐在森严的宝座上”,握着“铁的权杖”,扼杀了自由,专制制度造成了人们悲惨的命运,所以诗中号召人们起来摧毁“虚伪的奴役政权”,在自由的指引下,“将奴隶制的黑暗化为光明”。
叶卡捷琳娜二世当时读了《自由颂》之后,曾在批语中写道:“《颂》是一首非常清楚的反诗,诗中以断头台威胁沙皇,赞赏克伦威尔的榜样。这几页有犯罪意图,完全是造反。应该问问该诗的作者,诗的用意何在?”应当说,叶卡捷琳娜二世并没有曲解作品的内涵,而是把握了该诗的实质和“要害”。该诗表现出了俄国文学中前所未有的革命热情和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随之而来的整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为之奠定了强烈的批判精神。

(吴笛)







为您推荐

自由之树 [美国]潘恩

出版时间:2009-12 自由之树 [美国]潘恩 : 自由女神乘着光明的战车, 从阳光灿烂的仙域驾来; 一万名神仙引路, 引导着高贵的女神走来, 她就像一根美丽含苞的花枝, 从那千百万人和睦相处的天上花园降下, 手中拿着..

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 : 现代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的手法之一,又称无意识联想或跳跃式联想。即小说中让人物突破时空和理性的局限,进行自由的、跳跃的、突兀的联想,以表现人物凌乱多变、漫无边际的无意识或潜意识..

《自由结婚》

《自由结婚》 : 共20回,未完,1903年自由社刊行,署“犹太遗民万古恨”著,“震旦女士自由花”译,作者实为张肇桐。作品写黄祸(后化名黄转福)和少女关关自幼相好,长大订婚。黄祸继承父志,牢记母训,以..

《自由之路》

自由诗

自由诗 : 新体诗之一种,和格律诗相对的一种诗体。习惯上常指“五四”以来文人创作的白话诗。自由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不受传统诗歌格律的约束,可长可短,字数、行数都不受限制;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自由体诗

自由体诗 : 诗歌的一种。诗的段数、行数、字数没有固定格式,语言也不讲究格律,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但一般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其创始人。中国“五四”时期随着白话文学革命..

文艺自由问题的论争

文艺自由问题的论争 : 3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场文学论争。1931年底,《文化评论》创刊号发表社评《真理之檄》和胡秋原的《阿狗文艺论》,以“自由的知识分子”的姿态,在批判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