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斗 [法国]圣-阿芒 : 我手握烟斗,肘靠着壁炉,
忧愁地坐在柴堆之上,
我眼盯着地,心里想反抗,
思考着命运的不幸与残酷。
希望,不时地回来把我探访,
想尽量减少我难以排遣的痛苦,
它答应改变我的命运,并试图
让我显赫得胜过罗马王。
可一当这烟草化为灰烬,
我最好还是做回我的贫民百姓,
为了排遣烦恼,最好常这样讲:
不,抽烟和满怀希望,
我一点不觉得有什么不同,
因为前者是烟,后者不过是风。
(胡小跃译)
【赏析】
圣-阿芒是公认的法国17世纪初期最富有独创精神的诗人之一。他的独创性不仅体现在诗歌题材的丰赡开阔,也体现在艺术构思的精妙细腻。这首十四行诗《烟斗》,非常突出地表现了圣-阿芒诗歌创作的这些风格。
从诗歌题材而言,圣-阿芒在《烟斗》中为我们着重描绘了一位静坐在壁炉通风罩下的柴堆旁抽烟斗的男人形象。男人与烟斗的结合,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就连通常的男厕所标志牌也都画着口叼烟斗的绅士头像。但是当我们追溯圣-阿芒创作此诗的时代背景,即1629年的法国的时候,我们便会发现,烟斗还仅仅在现实生活中充当时尚男人的道具,并没有堂而皇之地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在20世纪的法国烟斗爱好者们罗列的古往今来有关“烟斗”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圣-阿芒即使不是第一个,也是较早地将“烟斗”这个意象引入十四行诗的诗人之一。
从艺术构思而言,圣-阿芒巧妙地将“希望”与“失望”的二元对立和转换融入抽烟斗的过程之中,流露出人生虚空的悲观主义论调。抽烟斗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装烟丝,抽烟斗,熄灭烟火。诗歌第一节可以看作“装烟丝”的阶段。这个时候,诗人的内心正被“失望”占据着。他“手握烟斗”、“肘靠着壁炉”、“坐在柴堆之上”、“眼盯着地”,在“命运的不幸与残酷”面前,他感到“忧愁”、压抑和无能为力。他的行为是静态的,但“心里想反抗”。诗歌第二节描写了诗人“抽烟斗”的阶段。烟雾在空气中以上升的、美幻的姿态升腾,尼古丁穿越了诗人的神经系统,直达大脑皮层,带给他温和的、幸福的满足感。在吞云吐雾的享受过程中,一场被改变的命运,一个飞黄腾达的未来,一份充满“希望”的生活,在诗人面前缓缓铺展,直接驱除了他内心的“难以排遣的痛苦”。到了诗歌第三节,“烟草化为灰烬”,抽烟斗过程中的酣畅淋漓、飘飘欲仙的快感伴随着烟火的熄灭而消散,诗人重又回到巨大的、无边无际的现实。“我最好还是做回我的贫民百姓”,并且还要常常提醒自己,以免想入非非,平添更多烦恼。原先酝酿在他心头的“反抗”,最终选择了怯懦和畏缩。抽烟斗的人依旧端坐在壁炉前,现实仍然没有得到丝毫改变。由此可见,“抽烟”和“满怀希望”确实雷同,它们带给心灵的愉悦和满足都是短暂的、瞬息万变的。
马克·吐温曾直言:“如果天堂没有烟斗,我宁可去地狱。”萨特的表达则抽象得多,他说:“烟斗是存在,烟云是虚无。”个体的现实存在,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都是有限的,而烟草带来的享受,是一种时间的无限延伸、空间的无限拓展、感觉的无限变化,是一种迷思,更是一种心灵的舒缓和解脱。圣-阿芒充分认识到“抽烟”之于感觉、“希望”之于“失望”,只有调节的作用,绝无改变的可能。“前者是烟,后者不过是风”,一个最终化为烟雾,一个注定随风飘散。
(蔡海燕)
出版时间:2009-12 一个基督徒的诉怨 [法国]拉辛 : 上帝,搏斗多么无情! 我感到内心有两人, 一个要我的心虔诚, 对你充满热爱之情。 另一个反叛你旨令, 要我与你法则抗争。 一个明智,非常杰出, 要我不断依附上天..
出版时间:2009-12 明天 [法国]帕尔尼 : 你用抚爱讨我的欢心, 你不断地许愿和允诺, 可诺言何时履行? 你老是拖延推托。 明天吧,你每天都这样说。 我急得坐立不安; 爱神们等待的时刻 终于来临,我把你紧紧追逐; 明..
出版时间:2009-12 致夏特莱夫人 [法国]伏尔泰 : “假如你希望我依然一往情深, 就请让我恢复到谈情说爱的年纪; 在我这人生的黄昏, 倘若可能的话,请让我重见晨曦。 “时光,拉着我的手, 提醒我: 我已经..
出版时间:2009-12 情诗 [法国]莫里哀 : 请让爱神今夜把你惊醒; 让我的叹息燃起你火焰; 可爱的美人,你沉入梦境, 因为没有爱情,入睡酣然。 不要害怕;在爱情的帝国, 痛苦不像疼痛,难以消除, 一旦恋爱,虽心灵叹息..
出版时间:2009-12 咏国王路易十三之死 [法国]高乃依 : 这块大理石下安息无罪君主, 只有他的仁慈令法国人不快, 他的全部罪孽只是用臣太坏, 他成同谋,时间太长,可是无辜。 野心、傲慢、胆大包天、吝啬贪图, 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