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论争

出版时间:1989-10

乡土文学论争 : 70年代初期关于现代派文学论争后,“回归乡土”,面向现实的文学创作思潮,在台湾文坛占据主导地位。这引起了台湾官方或半官方人士的注意。从1976年初开始,台湾《中央日报》等先后发表了朱炎的《啊! 社会文学》和《我对乡土文学的看法》、华夏子的《三民主义的文学》等文,反对乡土文学派提倡的“社会文学”,要求“根据三民主义写文学”、声称“不可丑化社会”。但并未引起很大的反响。于是1977年8月17日至19日,由《中央日报》总主笔彭歌出面,在《联合报》上发表了长篇论文《不谈人性,何有文学》 、点名批评了乡土文学的重要作家和理论家王拓、陈映真、尉天骢等,把他们提出的几个主要的乡土文学理论观点,和“共产党的阶级理论”挂上钩。8月20日 《联合报》又发表余光中的《狼来了》一文,把台湾乡土文学主张和大陆上的工农兵文艺理论相提并论,认为前者“其中若干观点”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似有暗合之处”。力图将乡土文学主张引入政治圈子。一时间,在台湾形成了一股对乡土文学主张和乡土文学派进行大规模批判的声势。从1977年7月至11月的5个月时间里,据台湾《中央日报》、《中华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等8种大型报刊的统计,共发表了50余篇批判文章。8月29日还由官方支持,召开了有270余人参加的“第二次文艺会谈”,作出了关于“文艺政策”的若干决议,声称要“坚持反共立场”。乡土文学主张的支持者均被排斥于“会谈”之外。面对这股来势凶猛的批判运动,乡土文学派并未后退,他们组织力量,继续批评西化思潮,阐述现实主义的乡土文学主张。1977年8月23日王拓在《联合报》发表了《拥抱健康的大地——读彭歌先生〈不谈人性,何有文学〉的感想》,首先著文反击对乡土文学的批判。由此,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影响深广,涉及文学、文化等多层面的乡土文学大论战。坚持乡土文学的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有王拓、陈映真、尉天骢等,持批判立场的主要有彭歌、余光中、王文兴、朱西宁等。前者的代表性文章有: 王拓的《拥抱健康的大地》、《二十世纪台湾文学发展的动向》、《是现实主义文学不是乡土文学》,陈映真的《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 》,尉天骢的《乡土文学与民族形式》、《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文学》等。后者的代表性文章有: 彭歌的《不谈人性,何有文学》、《三三草,温柔敦厚》,余光中的《狼来了》,王文兴的《乡土文学的功与过》,朱西宁的《回归何处?如何回归? 》等。这场论争广泛地涉及:文学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形式; 文学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暴露黑暗问题,文学要表现人性或反映社会性问题等。通过论争进一步批判了全盘西化的思潮,深化了现实主义理论主张,确认并发展了台湾乡土文学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它标志着台湾新文学发展的新的觉醒和开拓。







为您推荐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刊(10)》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刊(10)》:杜淑贞等着。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4月版。17.7万字。收辑1990年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27篇。小说有杜淑贞的《十二岁的故事》、海笑的《那年我十六岁》等3篇;故事有石·..

《蒙古族儿童口头文学选编》

《蒙古族儿童口头文学选编》:舍·宝音涛克涛夫等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蒙古文版。74万字。2册。上册收入摇篮曲、绕口令、谜语、儿歌、儿童诗、斗智词、三句格言、游戏词、好来宝、格言、谚语、训词、祝词、赞..

《1979—1989上海儿童文学选》

《1979—1989上海儿童文学选》:少年儿童出版社编选。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月版。53.3万字。收辑110位作家的短篇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故事、散文、报告文学、童话、寓言、诗、科学文艺、剧本,低幼文学等。分为7辑,各辑..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选·小说、散文卷》

《新时期儿童文学优秀作品选》

《新时期儿童文学优秀作品选》: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湖北省少年儿童文学会编。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3月版。25万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有21篇,是中国作协湖北分会评选出的“湖北省1980-1985儿童文学优秀作品”获奖..

《中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精选》

《中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精选》:王泉根主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7月版。58万字。收录从20世纪初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116位作家的130件代表作品。其中包括梁启超、黄遵宪、沈心工、孙毓修等中国现代儿童..

《着名作家幼儿文学作品选》

《着名作家幼儿文学作品选》:严文井等着。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4月版。42万字。分15集。已陆续出版13集,计划1995年出齐。已出版的有《小花公鸡》(严文井着)、《哈哈笑的小喜鹊》(金近着)、《小铅笔历险记》(贺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