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讼的人的故事 : 短篇小说。赖和著。初载1934年12月 《台湾文艺》 2卷1号。初收1936年5月李献璋编《台湾民间文学集》。小说描写穷知识分子林先生为民请命,为穷人死后争得一块葬身之地和财主打官司的故事。志舍(士绅、财主) 霸占山林,讹诈钱财,穷人死后葬身山地需收取五钱银的坟地款,无钱交纳者,只能弃尸沟渠。贫苦人民处于“生人无路,死人无土,牧羊无埔,耕牛无草”的困境。志舍家的管账林先生,善良正派,站在穷人一边,向财主求情免收坟地钱。财主辞退了他。林先生挺身而出,为百姓申冤,向官府告状。状纸写出了百姓的心声: “不论什么人,应该享有一份土地的权利,来做他个人开拓人生幸福的基础”。财主勾结和买通官府,诬他扰乱社会秩序,拿去坐监。百姓群情激愤,罢市抗议,冲进衙门,救出林先生。但诉讼仍未取胜。林先生矢志为民除害,告别乡亲,渡海到福州省城上诉,并得到福州同胞的协助和指点,终于为百姓打赢了这场官司。志舍的山场改做公塚,穷苦人也可以拾些柴草。百姓的困苦算已解除,死去的人也得到葬身长眠之地。但为民请命的林先生,却下落不明。有人猜测他是被头家陷害了。这篇小说是赖和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赖和“以白话文写出了《善讼的人的故事》,委实是一位颇富天才的作家。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这一篇小说却给乡土文学雕塑出一个典型” (叶石涛:《台湾的乡土文学》) 。
《老桑树下的故事》 : 长篇小说,方纪著,写于解放战争期间,1950年出版。作品写1932年青年农民赵大山打抱不平,惩罚了地主何秀才,结果其父赵老海被巡警抓走,扬言又要抓走大山,大山只得出走,临走时对..
《竹林的故事》 : 短篇小说,废名著,1925年2月发表于《语丝》14期,后收入同年9月北新书局为作者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作品以真挚、友好的感情,描写、赞美一个纯洁幼稚、生气勃勃的乡村..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 中篇小说。作者张一弓,发表于《收获》1980年第1期。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一等奖。罕见的饥荒威胁着李家寨群众。李家寨的党支部书记李铜钟,一个出身贫苦、参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