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个美学概念。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禀赋能力的种种本质力量;而能够证实和实现人的种种本质力量的对象,则独立于人之外。因此,人只能凭借外界自然物这种现实的感性对象,来证实和实现自己的作为主体的能力的种种本质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物质的实践活动,通过对外在自然界的改造,使自己的本质力量物化或对象化。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类的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现自身。从美产生的根源上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为美是实践的产物,它体现了人在本质上不同于动物的能动创造。但这只是在一般意义上谈美的本质,要探讨美的本质还要作具体的解释。

为您推荐

超越人的力量

超越人的力量 : 挪威剧作。B.M.比昂逊著。由互相关联并且同名的姊妹篇组成,分别写于1883年和1895年。中译本见台湾书华出版公司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全集》,译者“《诺贝尔文学奖金全集》编译委员会”。 B. M. 比昂逊..

审美价值本质

出版时间:1993-09 审美价值本质 : 苏联斯托洛维奇(П.Н.Столович,1929~ )著。该书于1972年出版。作者在本书中重点论述了审美价值本质问题。作者指出,物的某些性质“取决于物和人之间实践的相互关系。..

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

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 : 又名《论美》,美学著作。狄德罗(见“狄德罗美学论文选”)著。本书原是作者1752年为《百科全书》撰写的“美”的词条,后收入亚姆士丹版《狄德罗全集》,中译本收入《狄德罗美学论文选..

小说的本质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4)的名言。他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出“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合而为一”,即“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这句名言反映了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冲..

[圣经]亚拿尼亚的双手所拥有的力量

[圣经]亚拿尼亚的双手所拥有的力量:(源)《使徒行传》第9章17至19节。(典)使徒保罗未皈依基督前名叫扫罗,曾积极参与迫害基督徒的活动。一次,他到大马士革去拘捕信徒,途中被一道眩目的强光照瞎了眼。耶稣吩咐大马士革的..

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

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法国狄德罗着。中译本由张冠尧等据1959年保尔·维尔尼埃尔编注《狄德罗美学着作》译出,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狄德罗美学论文选》。本文又名《论美》,是狄德罗为《百科全书》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