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评论》 : 小说论著。近人王国维著。初连载于光绪三十年(1904)的《教育丛书》,后收入《静庵文集》。这是《红楼梦》研究史上第一篇比较系统的专论,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以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和美学观点评论中国文学的著作,具有较强的理论色彩,为研究王国维文学、美学思想的重要材料。是书共5章。第一章《人生及美术之概观》阐述了作者关于人生和艺术的基本观点。王国维受尼采、叔本华哲学影响,认为人生是“欲与生活与痛苦”的结合,艺术则能使人超然物外,得到解脱。以此标准来看《红楼梦》,王国维认为是一部“绝大著作”。第二章《红楼梦之精神》则以第一章阐述的理论观点对《红》作了分析,认为《红楼梦》的根本精神就在于“以生活为炉,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第三章《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将《红》与中国古代的一些小说戏曲作了比较,得出《红》是具有厌世解脱精神的悲剧。王国维根据叔本华的理论,认为诗是艺术之顶点,而悲剧又是诗之顶点,《红》的美学价值就在于是“悲剧中之悲剧”。第四章《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则指出《红》以宝玉出家为结局是“以解脱为理想”,“解脱”是补救人生过失的唯一手段,是伦理学上最高之理想,《红》的伦理价值即在于是。第五章《余论》,批评了前人以考据索隐方法读《红楼梦》的错误方法,涉及到艺术典型性问题。王国维指出,艺术的特征,“贵具体而不贵抽象”,是通过具体的个别的人或事来表现一般。是“举人类全体之性质,置诸个人之名字之下”,因而不能将书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作简单的穿凿附会。《红楼梦评论》虽篇幅非巨,然其理论眼光,却远在当时各种评论《红楼梦》的文章之上。其唯心厌世的哲学思想,也给后来的研究者以不良影响。有《静庵文集》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中国近代文论选》亦收入。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