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出版时间:1985-10

红楼梦 :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全书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著,原名 《石头记》,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乾隆末年,由程伟元整理,以活字版排印出版,书名改为《红楼梦》。这部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过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败,形象地显示出封建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命运。书中主要写的是荣、宁二府,特别是荣国府。这个封建家族,依仗着“皇亲国戚”的权势,勾结官府,包揽诉讼,草菅人命,对平民百姓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剥削,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他们骄奢淫逸、花天酒地的生活。贾府的“主子”不过几十人,而丫环奴仆就有数百口。“主子”们表面上一个个“道貌岸然”、“温柔敦厚”,暗地里却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偷鸡摸狗,无恶不作。“下人”们失去了人身自由,受尽折磨和蹂躏。作品通过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细致描述,撕开了这个“诗礼簪缨之族,富贵温柔之乡”的内幕,揭示了它的腐朽本质。贾宝玉是这个家族的宠儿,由于自小儿和姐妹、丫环们在一起厮混,较少沾染封建礼教和世俗的影响。他鄙视功名利禄,厌恶八股时文,同情那些丫环奴仆的不幸,追求个性解放。由于他和林黛玉自幼相处,思想又很一致,因此,在他们之间建立了纯洁真挚的爱情。但是这爱情必然地遭到封建家族的反对,不仅是由于自由恋爱在他们看来是不能容许的,而且还由于这爱情的思想基础是对封建礼教制度的叛逆。终于,他们的爱情婚姻被拆散,林黛玉不愿在屈辱压抑下生活,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势力的最后抗议; 贾宝玉在王熙凤的 “掉包儿”计的蒙混下,和薛宝钗结了婚,可是他在认清了这个骗局以后,毅然离家出走,和这个家族表示了彻底的决裂。宝、黛的爱情是悲剧性的,但它不仅是爱情的悲剧,而且有着更为深广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说明了不仅从外部、而且从封建家族的内部也出现了它的叛逆者。他们显示了新思想的曙光,也预示着封建主义的大厦已经摇摇欲坠,彻底崩溃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红楼梦》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面异常广阔。它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等等,都作了深刻的揭露,有力的批判,是我们认识封建社会的 “百科全书”。《红楼梦》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以巨大的艺术表现力,描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它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冲突,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中,运用细节描写、心理刻划、气氛烘托、对比等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去表现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使他们的语言、行动、喜怒、神态都显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全书的结构宏伟严谨。它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但作者写来有条不紊,脉络分明,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它的语言准确洗炼,生动活泼。无论从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来说,《红楼梦》都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高峰。《红楼梦》是曹雪芹对封建贵族阶级必然走向没落所谱写的一曲无尽的挽歌,既显示了他们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又流露出无限惋惜之情,这是由于时代和作者自身的局限所造成的。作者在“无才补天”的情况下,从主观唯心主义的 “色、空”观念和宿命论中寻求解脱和慰藉,这是作品的消极部分。高鹗的续书使整个小说完成了悲剧性的结局,有一些篇章也写得精采动人,但是就总的思想和艺术来说,和前八十回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宝玉中举、兰桂齐芳、贾府复兴等情节,显然背离了原作的精神,表现了高鹗的庸俗思想。







为您推荐

《红楼梦》版本

《红楼梦》版本 : 《红楼梦》在200年的流传过程中,因多次传写和刻印而形成的不同本子,可以归纳为两大系统。一是80回抄本系统,题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迄今已发现的乾隆年间的旧抄本有12种:甲..

《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评论》 : 小说论著。近人王国维著。初连载于光绪三十年(1904)的《教育丛书》,后收入《静庵文集》。这是《红楼梦》研究史上第一篇比较系统的专论,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以西方资产阶级..

《红楼梦》研究批判

《红楼梦》研究批判 : 1954年,我国文艺界围绕着《红楼梦》研究而进行的一场文艺论争和思想批判运动。1952年,俞平伯将解放前的旧作《红楼梦辨》加以修改,更名为《红楼梦研究》重新出版。1954年4月,..

写《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