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境界说”(诗歌)

清末“境界说”:清末的一种词论。王国维受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影响,纠正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流弊,确立了新的文学理论。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认为境界有造境,有写境之分,“造境”是“有我之境”,“写境”是“无我之境”,并全面论述创造境界的途径。境界并非王国维独创,他却是第一个把境界作为衡量作品高下的标准。“境界说”过分强调“不隔”的艺术风格高妙,有形式主义和绝对化的局限性,未能摆脱唯心主义思想的羁绊。

为您推荐

艺术境界②

艺术境界 : 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一定的生活景象和作家所抒发的某种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说明艺术不是表现纯艺术,而是要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就是说作家、艺术家在..

境界说

境界说: 出自《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对前人“意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含义一是情景交融;二是真实自然;三是含蓄不尽。 王国维从创作的角度把意境分为“写境”“造境”和“有我之境”“无我..

清末“境界说”(诗歌)

清末“境界说”:清末的一种词论。王国维受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影响,纠正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流弊,确立了新的文学理论。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境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认为境界有造境..

明末“复社”(诗歌)

湖畔诗社(诗歌)

湖畔诗社:本世纪30年代新诗的一个社团组织。1922年4月,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和上海的银行职员应修人在杭州成立,后来被称作“湖畔诗派”或“湖畔诗人”。出版4人合集《湖畔》和冯雪峰、应修人、..

清末“汉魏六朝诗派”(诗歌)

清末“汉魏六朝诗派”: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王闿运(1832—1916),好治经学,门生很多,在当时被仰为泰斗。提倡以汉魏六朝诗为楷模,认为诗贵在“杂凑模仿”,拟古是诗的“通于大道”。这种复古诗论,是诗..

明清“格调说”(诗歌)

明清“格调说”:明清时代相继出现的诗歌理论。前后七子早在明代已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推崇效法古诗格律,推行复古诗论。清代沈德潜把这种理论更加系统化,形成“格调说”。认为“诗贵性情,亦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