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格调说”(诗歌)

明清“格调说”:明清时代相继出现的诗歌理论。前后七子早在明代已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推崇效法古诗格律,推行复古诗论。清代沈德潜把这种理论更加系统化,形成“格调说”。认为“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法”的标绳是“温柔敦厚”、“应付诸侯”。为封建的统治者服务,因此得到统治者赏识,沈德潜亦显赫一时。沈编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多种,为积累古代文化作出贡献。

为您推荐

“格调”说

“格调”说: 格调说渊于严羽的“既格力雄壮,又气象浑厚”。最早把“格调”作为作诗的根本要求的是前后七子。清沈德潜受到前后七子的影响,标举“格调”说。 沈德潜以“格调说”建构其理论体系。其体系包括“审宗旨”、“..

格调说

格调说: 由沈德潜明确提出,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而其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

明清“格调说”(诗歌)

明清“格调说”:明清时代相继出现的诗歌理论。前后七子早在明代已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推崇效法古诗格律,推行复古诗论。清代沈德潜把这种理论更加系统化,形成“格调说”。认为“诗贵性情,亦须论..

怀安诗社(诗歌)

清末“同光体”(诗歌)

清末“同光体”:出现在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诗歌流派。主要诗人有陈三立(1852—1937)、陈衍(1856—1937)、沈曾植(生卒年不详)等。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把同治、光绪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称为“同光体”,..

新月派(诗歌)

新月派:本世纪30年代新诗的流派。徐志摩等诗人在1923年发起成立新月社并创办《新月》月刊,因而得名。成员还有闻一多、胡适、陈西滢、梁实秋、叶公超、罗隆基、朱湘、邵洵美、陈梦家、卞之琳、沈从文等,出版《新月诗选..

清初“江左三大家”(诗歌)

清初“江左三大家”:清初诗人钱谦益(1582—1664)、吴伟业、龚鼎孳(1615—1673)的并称。因均是江左人,故得名。钱谦益在明末曾任官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后降清,任礼部右侍郎。推崇杜甫、中晚唐及南北宋各大家,对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