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心论”的批判

关于“童心论”的批判:

1956年6月,陈伯吹在《文艺日报》上发表《谈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文章中提出儿童文学有它的特点,或者说是儿童文学的特殊性。

他说:“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1958年2月,他又在《儿童文学研究》第4期上发表《漫谈当前儿童文学问题》,文章中强调:“如果审读儿童文学作品不从儿童观点出发,不在儿童情趣上体会,不怀着一颗童心去欣赏鉴别,一定会有沧海遗珠的遗憾,那些被发表和被出版的作品,很可能得到成年人的同声赞美,而真正的小读者未必感到有兴趣。”这两段作为一家之言的儿童文学观,却被作为靶子当“童心论”批判。1960年10月《文艺报》发表宋爽的《“儿童本位论”的实质》一文,矛头指向陈伯吹的儿童文学观,认为“这套系统的理论,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人性论在儿童文学中的反映,企图以‘人性论’代替阶级分析,企图抹煞儿童文学的党性原则,提倡一种超阶级的抽象的儿童立场”。文章的结论是:陈伯吹所宣扬的儿童本位论,实际上是美国反动教育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的一种翻版,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这一篇文章发表后,几乎所有中央级和省级的文学报刊都发表了批判文章。这一场“童心论”批判,给中国儿童文学界带来思想混乱,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得到澄清。

为您推荐

为德国人写的批判诗学试论

为德国人写的批判诗学试论 : 批判诗学著作。戈特舍德著。1730年出版。戈特舍德(Gottsched,1700—1777),德国文学理论家、作家。本书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论述了诗的一般原理,指出诗的本质在于摹仿自然,写诗是一种智力..

批判现实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 批判现实主义 : 欧洲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文学艺术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它的进步意义在于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揭露封建制度和资本主..

《趣味批判》

《趣味批判》:[意]德拉·沃尔佩着。王柯平、田时纲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9月版。21万字。分3章:诗歌“意象”批判;诗歌语义阐释;拉奥孔1960年。附录收作者论文5篇:《恩格斯、列宁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学》,《论“先锋派..

《〈河殇〉批判》

《武训与《武训传》批判》

《武训与《武训传》批判》:华南人民出版社编辑部编。华南人民出版社1951年7月版。9.3万字。影片《武训传》由孙瑜于1949年摄制,描写武训(1838-1896)乞讨、放债兴办义学的故事。该片1951年上映后,在文化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

《文化批判与国民性改造》

《文化批判与国民性改造》:郑欣淼着。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版。28.3万字。以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为经,以他的社会观、历史观、文艺观及儒、道、释传统思想为纬,论述鲁迅提出“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历史条件及发展过..

康德三大批判着作

康德三大批判着作:18世纪后半期德国着名哲学家康德(1724-1804)所着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部哲学名着的并称。《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认识论巨着。初版于1781年,1787年二版时作者作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