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儿童文学

战争儿童文学:

日本的儿童文学用语。

指寄托着反对战争希望和平的心愿的儿童文学。一些热心于和平教育的教师,在经历1960年反对安保条约运动后,开始使用这一用语。

在石上正夫、时田功编着的《战争儿童文学350选》一书中有这样一句:“我(石上正夫)开始使用‘战争儿童文学’一语,是在1963(昭和38年)年。”不过“战争儿童文学”完全是简单而疏忽的命名,要正确地表达它的意图,应该称为反战儿童文学或者反战和平儿童文学。特别是在1960年前后开始的创作儿童文学中,对这一领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战争儿童文学的名称不够合适。虽然反战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举出很早以前的小川未明的《野蔷薇》(1920),但是真正有意义的作品则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战后最早创作的竹山道雄的《缅甸的竖琴》(1947)、壶井荣的《二十四只眼睛》(1952),发挥了先导的作用。从1960年安保条约前后起,战后派儿童文学作家开始创作反战和平儿童文学。在前面提到的《战争儿童文学350选》中将战争儿童文学作品分成以下十类。

1.战争时代的国民生活;2.战争与军队及其生与死;3.学童集团疏散;4.空袭日本、空袭东京;5.原子弹与人类;6.殖民地的崩溃与日本人;7.战争和记录;8.外国的战争;9.战争和漫画;10.战争和诗。

正如乾富子的《河与信雄》、今西祐行的《广岛的歌》等反映原子弹事件的作品所代表的那样,作品大多将日本人作为战争的被害者来描写。不过也有呼声认为有必要创作将日本人作为加害者来描写的反战儿童文学。

乙骨淑子的《笔架山》(1964),前川康男的《小杨》(1967)等作品便是以这一视点创作的作品。关于战争儿童文学这一用语的使用范围,也有像长谷川潮那样的,主张作为一种体裁应将描写战争的全部作品,包括战争时的少年小说等好战式作品也纳入其中。另外,1990年在日本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召开的中日儿童文学研讨会上,佐藤宗子曾在讲演中从传达效果的角度对战争儿童文学的思维定势提出了疑问和批评。

为您推荐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日]陈舜臣着。卞立强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版。96万字。3册。长篇小说。分“沧海篇”、“风雷篇”和“天涯篇”3卷。描述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描写悲壮的战斗历程,表现这场具有爱国主义性..

《战争》

《战争》:[德]雷恩着。马烱南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24万字。长篇小说。作者本名菲特·封·戈尔森瑙,是德国萨克森古老贵族的后裔和职业军官。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魏玛共和国警察局任职,1928年加入..

《受战争迫害的人们》

《受战争迫害的人们》:[捷]V.康尼亚着。郑孝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8月版。21万字。是作者对自己苦难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小说的主人公斯坦达的父亲被送到前线去“保卫”奥匈帝国,家里扔下8..

《战争中没有女性》

《战争风云》

《战争风云》:[美]沃克着,多人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4月版。83万字。3册。作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写实手法创作战争题材小说的美国重要作家。他在1971和1979年先后发表的《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两部长篇小..

《不需要的战争》

《不需要的战争》:[英]丘吉尔着。多人译。漓江出版社1991年8月版。27.5万字。作者是英国前首相,“由于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描述,同时也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而获195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是..

战争

战争 : 德国长篇小说。路·雷恩作。1928年在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出版。次年译成英文。有5个中译本,最早的是上海华通书局1930年出版魏以新的译本,最新的是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马炯南、伊凡的译本。路·雷恩(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