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宋学《诗经》学

[诗经]宋学《诗经》学:

宋代统治者在结束了五代十国大动乱之后,也同样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利用儒家思想重整被破坏了的伦常纲纪,以维护整个封建统治秩序。

在科举中同样是提倡尊孔读经;以明经取士。但宋代经学的实用目的更强了,不再像唐代以《毛诗本义》为唯一标准,只让经生背诵僵化的条文,而是以经义论策,要经生从《诗经》中引申发挥出解决宋王朝现实社会矛盾的政策策略。

政治的需要,官禄的诱引,大大促进了宋代经生对《诗经》的研究,促进了充满怀疑精神的思辨学风的兴起,动摇了汉学传统义疏的统治地位。汉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结束,以疑古思辨革新为特色的宋学及宋学《诗经》学应运兴起。

北宋初期笃守毛、郑古义,至宋仁宗庆历年间恢复明经科后开始大变。陆游说:“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语见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八)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将宋学《诗经》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庆历之后的北宋时期,欧阳修和苏辙首先对汉学《诗经》序疏提出异议。

欧阳修着《毛诗本义》,指摘《诗序》、毛《传》、郑《笺》的错误及它们之间的矛盾,而断以己意。苏辙着《诗集传》对《诗序》提出疑义,谓《诗序》不可尽信,其书只取各篇《诗序》的首句,余皆废弃不用。三人都是名震一代的大家,且言之凿凿,持之有据,故影响极大,动摇了汉学《诗经》学的权威地位。第二个时期是南宋初到朱熹完成《诗集传》时期,宋代《诗经》研究者的思辨精神,转化到《诗经》的文字、音韵、训诂、义疏的切实研究。

大胆怀疑,自由研究,注重考证,提出新见,是这个时期宋学《诗经》学的特点。理学大师郑樵着《诗辨妄》专攻毛《传》、郑《笺》,谓《诗序》为“村野妄人所作”,极力主张废序。朱熹《诗集传》集宋学《诗经》研究之大成,并体现了他的理学观点,成为权威性的《诗经》注本。宋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同汉学斗争,此时宋学压倒了汉学,宋学《诗经》学取得统治地位。

第三个时期是南宋理宗定理学为官方哲学之后,理学泛滥,《诗集传》中封建腐朽的理学观点被突出了,它的求实精神渐渐失去了。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着作王柏的《诗疑》,将宋学的怀疑学风变为主观臆断的理学空谈。

宋学《诗经》学变得日益僵化、烦琐和空疏。

为您推荐

[诗经]清代《诗经》学的发展脉络

[诗经]清代《诗经》学的发展脉络: 清初至康熙年间为第一时期:宋学渐衰,汉学复兴。清初三大家“以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批判宋明唯心主义理学心学,开启了以复古为口号而面向现实,从实际出发自由研究的学风。顾炎武创始了清..

[诗经]《毛传》标兴辨析

[诗经]《毛传》标兴辨析: 《毛传》标兴116处,借兴法发挥经义,较今文诗学以谶纬说诗自然略胜一筹。然由于《毛传》标兴的位置、解释、标准都不统一,使后人众说纷纭。如《毛传》所标116兴,其中标在首章次句下的99篇,首章三句..

[诗经]宋代《诗经》学

[诗经]宋代《诗经》学: 宋代《诗经》学可分为三派,一派为汉学《诗经》学,存《诗序》,宗毛《传》,守古训,然也时有新义。其代表为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戴溪《续吕氏读诗记》、严粲《诗辑》、段昌武《毛诗集解》、范处..

[诗经]《诗经》创作技巧的评析

[诗经]鲁诗源流

[诗经]鲁诗源流: 鲁诗为鲁人申公所传。申公之学源自荀子。《汉书·楚元王传》:“(元王)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四家诗中鲁诗最先出,申公初以《诗》在民间传授弟子,文帝时首先..

[诗经]毛诗独传的原因

[诗经]毛诗独传的原因: 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毛诗自东汉章帝之后地位便逐渐提高,从魏晋以后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独传于世。究其原因有:内部原因:《毛诗》考证训诂,简明扼要,易学易记,并不断完善;说诗很少..

[诗经]《诗大序》的内容和意义

[诗经]《诗大序》的内容和意义: 《诗大序》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第一篇诗歌专论,它比较全面地继承总结了先秦儒家诗歌理论,其主要的内容和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阐述了诗、乐、舞的起源、关系及本质特征。《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