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赋诗言志的形式

[诗经]赋诗言志的形式:

所谓赋诗言志,本有二义,一为自作,如《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一为敷陈古诗以喻明己意。所言春秋赋诗主要指后者。胡朴安《诗经学》释曰:“赋诗者,诸侯卿大夫交接,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喻其志,春秋时之赋诗是也。”赋诗的敷陈方式多种多样:可歌,可诵。

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载:“孙蒯入使。公饮之酒,使太师歌《巧言》之卒章,师曹欲歌之以怨文子以报公。公使歌之,遂诵之。”也可言语引诗。

如《国语·鲁语下》载晋叔向称鲁叔孙言语引诗为“赋《匏有苦叶》”。不过,我们所说春秋赋诗的敷陈方式主要是唱。公卿大夫从《诗》中挑选一首与己意相合的诗叫乐工演唱,借以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春秋赋诗所赋之诗章节,内容的长短也多种多样:可以赋全篇,也可赋某一章,如:《左传》定公四年,吴入侵楚,楚申包胥哭秦庭,秦哀公感动,“赋《秦风·无衣》”;表示愿出兵救患。

前引《左传》襄公十四年:卫献公便是“使太师歌《巧言》之卒章”。所取赋诗之意也多种多样:赋全篇可取全篇之意,也可取首章或某一章,某一句之意。如《左传》襄公四年:晋侯享鲁大夫穆叔,“歌《鹿鸣》之三,”便是取三诗全篇“嘉寡君”、“劳使臣”、“教使臣”之意。而更多的赋诗则是取某一章或一句,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出亡到秦国,秦穆公享之,“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重耳赋《河水》,据考可能是《小雅·沔水》,只取首章首二句“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杜预注:“义取河水朝宗于海,海喻秦”,表示晋人归向秦国之意。穆公赋《小雅·六月》,也只取首章“六月栖栖,戎车既饬”、“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之意。

杜预注:“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喻公子还晋,必能匡王国。”又说:“古者礼会,因古诗以见意,故言赋诗断章也。其全称《诗》篇者,多取首章之义。

”若不取首章之义,常明确点出赋第几章。赋一章者,可取一章之义,也可取其中一句或一字之意。如《左传》襄公二十年,鲁大夫季武子到宋国,回报当年宋大夫向戎的聘问,回国后,鲁襄公设享礼招待他,他“赋《鱼丽》之卒章”,杜预注:“卒章曰:‘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喻聘宋得其时。”虽赋一章,但只取一“时”字之意。春秋赋诗可顾及诗本义,也可不考虑诗本义。

如《左传》襄公四年:“穆叔如晋,报知武子之聘也,晋侯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鸣》之三,三拜。”晋侯只是借古诗表示对穆叔的热烈欢迎,没有考虑诗本义;而来自礼乐之邦的鲁国大夫却考虑到诗本义,因“《文王》,两君相见之乐也,故“不拜”,不敢承受。

为您推荐

民族形式(文学)

民族形式:各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在表现本民族社会生活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主要表现在创造文艺作品所使用的艺术手段以及作品的结构、体裁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它适合于反映本民族..

论战争期的一个战斗文艺形式

论战争期的一个战斗文艺形式:胡风作。发表于1937年12月和1938年1月的《七月》第1集第5期和第6期,收入《剑·文艺·人民》一书。这篇文章分“新情势下的新形式”、“由平铺直叙到提要钩玄”、“情绪饱满不等于狂叫”、“..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指被作者写进作品中的经过改造艺术化了的生活,包括作者对那些生活的看法和爱憎感情。一般称作家所认识的生活(客观因素)为生活内容,称作家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时的感受、评价和判断(..

形式主义批评

形式美(新闻)

形式美:指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上的美,例如对称、均衡、多样统一、对比与参差、黄金分割等,都是指形式的美。事物的外形因素及其组合关系,被人通过感官感知,给人以美感,引起人的想象和一定感情活动时,这种形式美就..

节目形式(新闻)

节目形式: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结构和播出方式。按编排结构分,有综合型、专题型、系列型、专栏型、板块型等;按播出方式分,有录播式、直播式、实况转播式等。节目设置广播电台(站)、电视台开办节目的总体筹划和具体部..

《中国画形式美探究》

《中国画形式美探究》:陈振濂着。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年6月版。18万字。以中国画的形式与内容为起点,分“形式构成中感情元与逻辑元的关系”、“形式所包含的伦理观与社会观”等7章25节探究中国画的形式美诸问题。其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