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的组织与选择

    动作的组织与选择 : 表演技巧术语。动作指形体动作,是话剧演员实现舞台行动、体现角色性格的创作手段之一。组织与选择指演员扮演角色时运用动作这个创作手段的技能。
  动作的组织着重解决角色做什么的问题。它的根据是角色的行动目的与生活逻辑。组织动作就是为了让观众看清楚角色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演员在确定了角色的舞台行动线索后,就要根据行动目的,结合台词中对动作的提示,以及字里行间对动作的暗示,加上剧作家写在剧本中的动作指示,进行艺术想象,逐步琢磨锤炼成具体的舞台动作的逻辑顺序。这是演员体现角色现象的物质基础,它应该与人物的情感的线索吻合,并能在演出时激起相应的内心体验。这一创作过程一般在排演的初期阶段中完成。
  动作的选择着重解决角色怎样做的问题。它的根据是角色的行为逻辑、性格逻辑。当从粗排进入细排阶段时,演员应严格按角色性格要求推敲动作的做法。可以重新设计多种方案,在导演帮助下进行选择,确定最佳方案;可以对原有动作进行修饰、去芜取精、美化和强化,使其更为符合性格色彩;也可将生活中汲取来的典型性动作用在最恰当的地方,以加强表现力与鲜明性,使角色个性突出、观众印象深刻。选择动作需要精心设计,反复锤炼,达到掌握自如的程度,使观众看来好像自然流露。选择定的动作又被组织进动作的逻辑顺序之中。
  动作的组织与选择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在创作过程中有时难分先后的重要创作环节。可以事先造型设计,在排演中通过实践检验而确定最佳表现方式;也可以先从行动目的出发,在排演中即兴适应、自然流露,事后再予整理选择,修饰美化。经循环往复后达到内外统一,动作与性格逻辑一致的目标。但在理论上,常可见到有"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之争。前者主要追求情感表达的生动性,因为他们看到一些演员表演中有"设计的痕迹";后者主要追求动作刻画的准确性,因为他们看到另一些演员表演时缺乏个性化,表现力贫弱。但是中外古今优秀演员则不论其主张如何,在实践中总是力求达到生动性与准确性的统一。

为您推荐

杜澎(1921~  )

杜澎(1921~  ) :   中国话剧演员。原名王润泉,1921年5月22日生于河北饶阳县,1927年随家迁北京定居。曾在北平美术学校从师李苦禅习国画两年。学生时期爱好戏剧。 1949年2月,参加华北革命大学文工团,1954年..

东野英治郎(1907~  )

东野英治郎(1907~  ) :   日本演员。生于群马县一个造酒商家庭,毕业于明治大学。1930年入日本无产阶级戏剧同盟研究所当学员,1931年加入新筑地剧团。艺名木庄克二。在《土地》、《作文教室》等剧目中显示..

发现与突转

发现与突转 : 戏剧结构技巧术语。突转,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

多幕剧

东山千荣子(1890~1980)

东山千荣子(1890~1980) :   日本演员。 1890年9月30日生于千叶县。原名河野仙,为千叶县法院院长的次女。1925年拜小山内薰为师,入筑地小剧场。该团分裂后,她先后参加过筑地小剧场剧团、新东京剧团、自由舞台..

《二十世纪大舞台》

《二十世纪大舞台》 : 中国最早的戏剧刊物。1904年9月创刊于北平,共出两期,主编陈去病。   《二十世纪大舞台》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民主革命立场十分鲜明。其简章说"同人痛念时局沦胥,..

杜丝,E.

杜丝,E. :   意大利女演员。出身于梨园世家。自幼随巡回演出的父母过着漂泊无定的艰苦生活。4岁登台演出。 1878年,在根据┵.左拉小说《黛莱丝·拉甘》改编的同名剧中饰演主角,获得巨大成功,显示出她善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