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感官说

内在感官说:

又称“第六感官说”。

关于人的审美能力的学说。夏夫兹博里在《论特征》中提出来的。夏夫兹博里认为,人天生就有审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内在感官”(或“内在眼睛”、“内在拍节”),它是五官之外专门用来审美的。

后来有人把他的这种说法,称之为“第六感官说”。夏夫兹博里指出,人的审美能力有心理的能力和感官的能力两种。

“内在的感官”是指心理能力,是与理性密切相关的。其余五种感官是动物性的,光靠它们是不能欣赏美的;审美能力只能借助于五种感官,由“内在的感官”来完成。

他把“内在感官”中的理性归结为人性的善,它使人生来就有道德感和美感。

人好善而恶恶,就因为善是美的而恶是丑的。夏夫兹博里的“内在感官说”,把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混为一谈,硬要设想有“内在眼睛”之类的感官,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它只能导致神秘主义。但是,就它强调审美能力不是单纯的感性能力,而是一种来自理性的感性能力,是有其合理因素的。

夏夫兹博里的这一主张,对现在的美学界仍有影响,一些西方美学家在解释审美知觉的特殊性时,还在坚持他的这种说法。

为您推荐

桑原武夫

桑原武夫:【生卒】:1904—【介绍】: 日本作家、文艺评论家。1928年毕业于国立京都大学文学系。曾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现任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法语法国文学会会长。主编过《岩波讲座·文学》8卷、《文学理论..

全盘否定

全盘否定:指对待古代和外国文学遗产不加分析、一概排斥的错误主张。苏联“十月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文化派”和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林彪、“四人帮”都是这种主张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过去时代的全部文化都是剥..

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等。人物语言在叙事文学和戏剧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之一。人物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职业、年龄、气质、作风、习惯等。性..

全盘接受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比较文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由美国着名比较文学家韦勒克和雷马克所倡导。韦勒克的《比较文学的危机》和雷马克的《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是平行研究理论的代表作。平行研究主张..

情在言外

情在言外:唐代诗僧皎然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语出《诗式》卷二:“且如‘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积雪’,旨冥句中。风力虽齐,取兴各别。”又曰:“情者,如康乐公‘池塘生春草’是也。抑由情在言外,故其辞似淡而无味,常手览..

情欲信,辞欲巧

情欲信,辞欲巧:孔子对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提出的要求。语出《礼记·表记》:“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子曰:情欲信,辞欲巧。”孔子在这里讲的是君子风度,强调对人应当真诚,说话讲究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