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止乎礼义:

儒家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原则之一。

语出《毛诗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发乎情,言诗是吟咏性情的,借诗言情,是人之天性。止乎礼义,言诗中所言之情,必须符合礼义要求,不能超越封建的礼法和道德规范。

《诗序》作者认为,这既是诗歌创作的要求,也是评价诗歌的标准。《诗经》中有“变风”、“变雅”,这类作品虽然揭露、讽刺时政弊病,批评统治者为政过失,抒发怨愤之情,但不违背封建统治阶级的礼义制度和道德规范,因此不失其正。故有“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论。儒家的这一文学观点,对后世文论的发展影响较大,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为您推荐

当代美学

当代美学:美国当代美学家M·李普曼编。1973年出版。邓鹏译,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是部反映当代西方美学主要观点的美学论文选集。本书选文本着以下两个原则:优先考虑文章的哲学价值,不问其学派或倾向如何;讲究实际,选文力求..

但丁传

但丁传:薄伽丘着。研究但丁的学术着作,包含了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在这篇着作中,薄伽丘针对中世纪基督教对文艺的攻击和摧残,打着宗教旗号为诗辩护。提出“诗学即神学”、“神学也就是诗”的观点。薄伽丘肯定艺术中的虚..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人物塑造的要求。他在《致哈克奈斯》信中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即不但要通过细节描写反映生活的真实,还..

放射性结构

浮声切响

浮声切响:古代诗歌创作中的音韵要求。语出南朝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浮声,即平声;切响,指上、去、入三声。(后人将上、去、入三声..

对话描写

对话描写:亦称“语言描写”。指文学创作中,通过人物语言、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言为心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常常表现在语言上。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不同人..

符号、神话和文化

符号、神话和文化:德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着。该书是卡西尔1935-1945年的讲演汇编而成。1979年由耶鲁大学出版。该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讨论了“文化的哲学”“历史的哲学”“语言和艺术”“国家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