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派

    京江派 :

以嘉庆、道光(1796~1850)年间活跃于京江(今江苏镇江)的画家张崟、顾鹤庆、潘思牧等人为骨干,发展至咸丰(1851~1861)年间已形成流传有序的庞大阵容。重要画家还有周镐、张深、几谷等人。镇江古称京口,而长江下游的扬子江又流经此地,故又称京江,此派遂以名之。又因镇江在古时称丹徒,故此派又被称为丹徒派。京江派的艺术影响,仅限于镇江及长江下游一带,作品也多取材于本地山水。他们以扬州八怪为榜样,力图摆脱摹古困境,针对正统派师古不化的弊端,大胆抨击,并以“师法造化,自以为法”为宗旨,宣扬个性独立,形成了“气象雄伟,落笔浓重”的特色。

为您推荐

如意馆

如意馆 : 成立于乾隆元年(1736),隶属于内务府造办处。此前宫中已有画作、画院处。主要职能为收纳书画作品和组织画家、工艺美术家为皇室进行创作。办事机构设于宫中,另在圆明园内设分支机构。盛于乾隆..

《妮古录》

《妮古录》 : 陈继儒著。撰成于万历二十至二十三年(1592~1595)。共4卷。系作者随手辑录所见所闻及所读书中有关书画碑帖、古玩器物之事,间有鉴赏与评议。书中有些文字与董其昌《画旨》《画眼》、莫是..

《黄山十九景图册》

《黄山十九景图册》 : 梅清作。纸本,水墨,淡设色,纵33.9厘米,横44.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该图册作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画黄山19处名胜景点,即《云门双峰》《五供峰》《松谷》《炼丹台》《铺海》《汤池》..

《珠光》

金石画派

金石画派 : 清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年间,书画金石界出现金石学热潮。黄宾虹最初将其称为“道咸画学中兴”,指出“金石之学,始于宣和,欧(阳修)、赵(明诚)为著;道咸之间,考核精确,远胜前人。中国画者亦于..

《绿梅》

《绿梅》 : 吴昌硕作于1916年。纸本,水墨设色。纵148.5厘米,横161厘米。中国美术馆藏。吴昌硕一生喜欢画梅,最早学画时也是由梅花入手。他赏梅、画梅,自喻为“苦铁道人梅知己”。《绿梅》是其以梅为题..

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 : 海上画派的出现与上海近代以后的历史巨变密切相关。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向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了大门。中国富商及文化艺术界人士也纷纷集合于此,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