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 :

海上画派的出现与上海近代以后的历史巨变密切相关。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向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了大门。中国富商及文化艺术界人士也纷纷集合于此,上海迅速成为远东商业中心和文化重镇。据《海上墨林》《寒松阁谈艺琐录》等书记载,近代上海画坛云集画家600余人,并出现了有别于文人雅集的美术社团,如萍花书画会、飞丹阁书画会、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海上书画会、豫园书画善会等,便于信息交流、切磋艺术和将书画推向市场。画家们也适应新兴市民文化需求,在传统基础上别创新法,或吸收域外艺术,或借鉴民间艺术,或参酌金石、融入碑学,形成了不同于皇家院体的自由新风。

自上海开埠至中华民国初年,海上画家群英辈出。19世纪中期,任熊、张熊、朱熊并称“沪上三熊”,又有胡公寿、钱慧安等名家,赵之谦对海派颇有影响;19世纪后期,任薰、任颐(伯年)、虚谷、吴友如、庸华等影响最大;20世纪前期,以吴昌硕为领袖,又有吴石仙、倪田、陆恢、王一亭等可代表。

海派绘画从总体上呈现出商业性、趋新性、开放性和适应市民需求、雅俗兼顾的特征,但在风格上又呈现出多样性的演化。任熊、任薰、任颐并称“三任”,他们上承陈洪绶,兼融民间艺术,人物、花鸟画具有工笔重彩或兼工带写新风;赵之谦、虚谷、吴昌硕却继承发扬青藤、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创造精神,化入金石书法之力,并使文人写意花鸟画产生了由水墨向浓墨重彩的演化;任颐、吴友如、吴庆云、程璋等则从不同侧面吸收了西洋画的特点。海派因其创造活力为近现代中国画坛谱写了多彩的一章,并在20世纪上半叶于整个中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为您推荐

《清秘藏》

《清秘藏》 : 张应文著。书分上下两卷,书前有王穉登序。内容涉及文人鉴赏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卷共20节,分类讲述古物鉴定与欣赏的一般知识,包括玉器、古铜器、书法、绘画、石刻拓片、瓷器、印章、砚、奇..

《集雅斋画谱》

《集雅斋画谱》 : 杭州书商黄凤池刻印。黄凤池,安徽新安人,寓居杭州经营集雅斋书坊。他于万历(1573~1620)年间相继刻印《五言唐诗画谱》《六言唐诗画谱》《七言唐诗画谱》,并受到社会欢迎,继之又刻印《梅..

小四王

小四王 : 王昱为四王之王原祁族弟,王宸为王原祁曾孙,王愫为王原祁侄,王玖为四王之王翚曾孙。小四王均出身仕宦或书画世家,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富有文化修养,绘画创作上追求四王画风,主张摹古,在当时画坛上居..

《山水图册》

《十竹斋书画谱》

《十竹斋书画谱》 : 胡正言辑印。开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完成于天启七年(1627),崇祯六年(1633)汇集成册。全书共八谱16册,一式蝴蝶装,共画180幅,字页176幅,一图一文,以诗配画,有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明代书画家..

《画笺》

《画笺》 : 屠隆撰。全编为笔记体鉴赏杂著,撰成于万历二十年(1592)前后,共26则,包括赏鉴、似不似、古画、唐画、宋画、元画、国朝画家、邪学、粉本、临画、宋绣画、看画法、品第画、无名画、单条画、古..

《南阳书画表》

《南阳书画表》 : 张丑编纂。此书是张丑记录明代收藏家韩世能家藏之法书名画,并变为表。表分法书1卷,名画1卷。二表体例相同,一以书体分,一以画科分。现仅存名画表。表与《书画见闻表》不同,分为5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