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场坝石刻造像

    较场坝石刻造像 :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校场坝,造像分布在一处天然椭圆形平顶巨石的正面及右侧中部,相传为唐代女将樊梨花点兵操练之处,因此又称点将台摩崖造像。

较场坝造像有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当地地方官吏捐资凿刻的佛教造像题记,现有造像总计22龛80余尊,分3层排列,上下对缝错位,大小不等,大者高1米左右,小者仅高20~30厘米,均为外方内圆拱形双层龛。造像组合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二佛并坐、单尊菩萨等。题材有释迦佛、弥勒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等,还有飞天、供养人等,以释迦、观音像最多。这些造像布局合理,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技艺娴熟,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如2号龛,龛中雕弥勒佛,双膝下垂高坐于中央的须弥座上,足踏莲花,左手置左膝上,右手曲肘举右胸前,面带微笑,双耳垂肩,两目平视,丰满圆润,充分体现了佛的大慈大智。佛左侧迦叶面目慈祥,右侧阿难低眉颔首。二菩萨通体饰缨络,体态丰颐,雍容华贵。二力士袒露上身。力士下方盘踞一对雄狮,张牙舞爪,威严无比。飞天飘然,整龛人物形象逼真。

较场坝摩崖造像每龛均有题记,有的题记字数多达百余字,内容多为捐资人姓名及造像目的,其中5则涉及众多职官及州府县名,可补史料记载之不足,是较为珍贵的地方史料。

较场坝摩崖造像是四川境内为数不多的唐代早期佛教造像,对于研究唐代早期佛教的传播、佛教造像艺术、岷江上游地区初唐历史均有重要价值。

较场坝造像第2号龛弥勒佛龛(初唐)

为您推荐

北朝造像碑

北朝造像碑 : 中国北朝的宗教石刻。全形似碑,在其上开龛造像,多为佛教造像,少数与道教有关。并常铭刻造像缘由和造像者姓名、籍贯、官职等,有时还刻出供养人的形象。现存实物以北魏的最早,而以东魏和北齐之际与..

北朝石刻造像

北朝石刻造像 : 中国北朝石刻造像。题材以佛像和菩萨像为主,也有声闻、天王、力士等雕像。主要出土于今陕西、河北、山西、河南、 山东、 宁夏及四川等省区。它是当时佛教信徒所造的供养像,许多造像上铭刻有..

巴中摩崖造像

巴中摩崖造像 : 中国唐代佛教石刻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县城四周。环城4龛原各为一石刻造像群,东、西、北3龛开凿年代以西龛为最早。现尚有隋大业五年(609)1龛。这 3处石刻以唐代所开凿的为主体,曾盛极一时,但..

隋唐石刻造像

南北朝金铜佛造像

南北朝金铜佛造像 : 中国南北朝时期铸造的小型单体鎏金铜佛像。主要供奉于佛寺或宫中,包括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诸天等形象,间或也指镀金锤像。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有了深入而广泛的传播,不同地区..

广元观音岩摩崖造像

广元观音岩摩崖造像 : 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南20千米嘉陵江东岸盘龙镇新民村大南山脚,岩前即是通往成都的古道,现存造像129龛,380余尊。观音岩造像开凿于唐代中晚期,以天宝年间(742~756)的造像最多,以后至德..

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 : 指在高耸的山崖石壁上,直接以高浮雕或半圆雕的形式,雕造出宗教题材的形象或形象系列。摩崖造像多为佛像、菩萨像、弟子像、罗汉像、天王像、力士像等,也有少量的供养人像。著名的摩崖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