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问题 : 20世纪80年代我国理论界对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含义进行了学术探讨和争鸣。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代表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后,开始了这一争鸣。
赵守一在1982年11月5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用改革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概括为一个方向、五个要点、三个关系。一个方向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实际相结合,按照中国国情,依靠自己的力量,走我们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五个要点就是十二大报告规定的总任务;三个关系即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同党的建设的关系、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韩志国则在1985年4月1日《光明日报》上发表《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一文,他认为:(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两个层次理论:第一个层次是具体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合于具体的生产力,第二个层次是社会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合于具体的生产力。二者构成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关系的统一体,第一个层次起决定作用。(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按照这两个层次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
龙吟在《南开经济研究》杂志1985年第4期上发表《怎样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国特色是形式,社会主义是内容;(三)制度和道路的关系,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中外比较关系。高放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1987年第4期中发表《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探索》一文则认为:应该认识到这一命题有三层含义,(一)是建设而非建立或建成,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是个实践的过程、动态过程;(二)中国特色,是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但不一定是中国特有;(三)社会主义,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德和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各个方面。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的科学命题,其中建设是手段,中国特色是民族形式,社会主义是内容和目标。刘德福在《半月谈》1987年第20期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特征》一文认为,建设是个过程,表现在意识、政治、经济、技术形态中的四大转换:在意识形态上从崇拜意识向主体意识的转换;在政治形态上从集权体制向民主体制的转换;在经济形态上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换;在技术形态上从落后方式向先进方式的转换,直到先进的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建立,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终确立。不久,李如一在《实事求是》杂志1987年第5期发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一文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三个含义:(一)灵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二)本质含义是社会主义的共性和我国国情的个性两者的有机结合;(三)根本内容是一个中心(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为您推荐

“真正的社会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 “真正的社会主义” :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德国流行的一股反动社会思潮。它的创始人是莫泽斯·赫斯,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尔·格律恩、卡尔·贝克、海尔曼·克里盖等。1844年12月赫斯在《前进报》..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斯大林三十年代提出的苏联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1934年在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正式确立。它要求作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中国广播事业建设协会

中国广播事业建设协会 : 汪精卫伪政府建立的广播机构。1941年2月在南京成立,在它控制下的广播电台除南京伪中央台外,还有上海、汉口、杭州、苏州、蚌埠等地的伪台。 ..

《中国经济建设与改革》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理论建设》:杨治经等主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7月版。24.8万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及其文艺理论,考察分析中国新时期的文艺实践及理论问题,如文学的主体性,理性与非理性,艺术的民族..

私营广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

私营广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据中央广播事业局1950年4月8日统计,全国尚有私营广播电台33座,分布在北京(1)、天津(1)、上海(22)、宁波(2)、青岛(1)、广州(3)、重庆(3)等7..

《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汇编》

《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汇编》 : 广播电影电视部计划财务司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7年起陆续出版,已出3册,收入以下27项部标准(一)广播电视播音(演播)室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YJ22—85,(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