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斯大林三十年代提出的苏联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1934年在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正式确立。它要求作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高尔基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母亲》,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石。奥斯特洛夫斯基、绥拉菲莫维奇、法捷耶夫等,都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我国革命文学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1954年第二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对这一方法作了修改,删去了“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这一段内容。七十年代初,德·马尔科夫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新理论——“开放体系”。他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真实地表现生活的历史地开放的体系”,可以吸收古今内外各种艺术流派表现方法的长处,没有选择题材和表现手段的任何限制,因而具有认识世界和真实地、形象地、独特地表现世界的“无限的可能性”。这一理论迄今仍在讨论,但总的说来已于1976年在第六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得到基本确认。







为您推荐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为苏联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方法。基本原则“就是忠实于生活的真实,共产主义党性和人民性。”(苏联《简明美学辞典》)后为我国文学界所接受,“我们是主张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毛泽东:《在延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