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的创作方法 : 亦译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苏联“拉普”派在创作上提出的一个错误口号。“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1929年“拉普”的评论刊物《在文学岗位上》的编辑部文章《为普列汉诺夫的正统而斗争》中,它认为新风格“应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风格”,并且提出了“创作与这种新风格最为适合的创作方法”。同年,在“拉普”出版的论文集《无产阶级文学的创作道路》的“后记”中写道: “我们正在着手创建学派,给自己提出了创造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的任务”。其错误在于: 把哲学上的方法和文艺上的方法混为一谈,取消了艺术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特殊性; 强调世界观的作用并没有错,但却把世界观和创作方法混同起来了,用“拉普”总书记阿维尔巴赫的话说,“方法就是实践中的世界观”,使两者互相代替了; 忽视了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这个客观真理,认为作家只有在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后,才能按照辩证法所提供的“公式”去进行艺术上的“放大” (创作),这就违背了文艺创作规律; 把“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说成是无产阶级文学“最先进、主导”的方法,又认为只有无产阶级作家才能掌握这种方法,这就为排斥和打击“同路人”作家以及同他们的艺术见解不同的苏联作家提供了“理论”根据。不过,从美学角度看,“拉普”把“创作方法”的概念引进文艺领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在今天,这个年轻的美学概念已得到广泛使用。
《写小说的辩证法》:张贤亮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版。14.4万字。收入作者1957年至1986年间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上的文章共33篇,分为3辑。第一辑15篇,主要是作者有关小说创作的体会、经验和创作生涯回顾方面的文章。..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 : 科学论文。作者郭沫若。选自《现代汉语参考资料》。本文从新石器时代说到秦始皇时代,上下六千年,涉及汉字发展的各个阶段,描述了各种文字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所书写的工具和载体,阐..
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评价为“心灵辩证法”,即注重描写人物心理错综复杂的矛盾,发掘促使人物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喜欢描写自我反省、心灵的彻悟和激情状态等独特的心灵运动形态;通过人物表情、动..
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由"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提出,而于1930年11月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大会所确认。强调世界观对创作直线式的决定作用,完全用哲学方法或世界观取代艺术方法,认为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