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文艺现代派的论点

    有关中国文艺现代派的论点 : 70年代以来在中国出现的现代文艺引起一系列的争论。关于中国是否需要现代派文艺:(一)卫建林在1981年第7期《文艺报》上撰文《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认为,我们的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它不能仅仅满足于具备较高艺术修养的少数知识分子享受,而必须考虑到更加广泛的读者群。吴林认为,作为一股文艺思潮,现代派文艺的世界观、艺术观和马克思主义的距离是很遥远的。今天,我们要创造和发展的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特点的新文艺。它既不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继承,也不是现代主义的继续。我们的提高,是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的提高,决不是要提高到现代主义的文艺王国中去。缪俊杰也认为,根据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的文艺不能走现代派的道路,而是要坚持走革命现实主义道路,发展革命的民族的大众的新文艺。李准认为,我国将实现四个现代化,但我们的文艺不一定必须走现代派的道路。与西方国家不同,我们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不同。对文艺发展的要求和影响自然不同。我们不能去走西方现代化派文艺的道路。对现代派文艺,我们只能借鉴,不能模仿。(二)叶君健在《文艺论争集》一书中,徐迟在《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文章《现代化与现代派》中认为,现代派文艺是现代化物质生产的必然产物,只要出现现代化的物质建设,就必然产生现代派的文艺。因为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直接相联系。充分掌握当前世界文艺的潮流和动态,与世界的文艺交流,进而参与世界的文艺活动,也是我们从事的各方面“现代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冯骥才认为,不同时代的人对文学艺术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之前,人们大多把小说和故事归为一体;而当代某些人就不满足这种上世纪所流行的有头有尾,中间有起伏高潮的小说写法了。他们认为,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并非如此;人的大脑活动方式是流动的、跳跃的、纷杂而不连贯的,作家应当遵循人的正常思维方式来写作。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这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即当代社会的需要。(三)刘心武在1982年第8期《上海文学》上撰文《需要冷静地思考》认为,对少数文化层次较高的人来说需要现代派文艺,而大多数的人则不需要。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文艺发展必须在“四个坚持”的前提下进行,我国目前作家的构成状况、读者的构成状况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教育和社会生活结构等等因素,都使得我国文艺的发展,在现代更具有自身的规律,而不同于其它国家。从城市中少数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特别是中青年和大学生的角度讲,中国的确需要现代派。不过,不被称为“现代派”而也随着时代前进的作家们,一定仍然拥有最多数的读者。从他们的角度讲,中国不需要现代派。

为您推荐

《俄国文学研究》

《俄国文学研究》:[苏]谢尔宾娜等着。贾植芳辑译。泥土社1954年8月版。21万字。辑译苏联文艺学家关于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俄国17位主要作家的研究论文。介绍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及其特征,各位作家对它的贡献,俄国现..

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

出版时间:1993-09 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 : 俄国19世纪杰出的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Виссарион ГригорьевичБелинский,1811~1848)著。这是别林斯基一生中的最后一篇论文,也是思..

俄国文学史

俄国文学史 : 俄罗斯文学史专著。马·高尔基(见“母亲”)著。写于1908—1909年。苏联科学院的拉狄日尼科夫和尤诺维奇根据高尔基的手稿整理发表,苏联国家文学艺术出版社于1939年出版。中译本新文艺出版社1956、1957年..

《李国文》

列宁和俄国文学问题

列宁和俄国文学问题 : 列宁文艺思想研究专著。鲍·索·梅拉赫著。1947年出版,原题为《列宁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文学问题》,至1970年以前先后共出3版,当时只有前4章。1970年出第4版时,作者又增加了后2章,对原有..

孟加拉国文学

出版时间:1992-12 孟加拉国文学 : 由于地理、历史和宗教诸方面的原因,孟加拉国文学,称之为东孟加拉伊斯兰文学更加合适。本世纪20年代,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涌现了大批优秀作家,最负盛名的是纳兹鲁尔·伊斯..

论点②

论点 : 论点是议论文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必须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写好议论文的必备条件。一篇议论文要表明的主要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