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 :

20世纪30年代初出现,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并以“现代”为标榜。其领袖是戴望舒,重要成员还有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废名等。

现代诗派强调形式的自由,提倡写“纯然的现代的诗”。大多数作品不讲究诗形的整齐和韵脚,而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来表现情绪的节奏,追求诗歌的散文美,注重意象的显现,以繁复的意象、丰富的内涵、奇特的组合形成了朦胧而晦涩的诗风。现代诗派的诗作重视诗歌意象的描绘与诗意的朦胧,多表现诗人瞬间的情绪和遐想,多抒写个人感伤的情调与思绪,其创作丰富了新诗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因此被称为“意象抒情诗”。

现代诗派的成员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成为一群“纯诗”艺术的忠诚信徒。他们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与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髮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倡导的纯诗主张相联系,其诗美建构是对初期象征诗派象征品格的继承与超越。从诗歌内在审美机制的衍化角度来看,现代诗派可以说是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合流,但他们不赞成新月派的格律诗的主张。

“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还有李广田、曹葆华、番草、侯汝华、金克木、李白凤、林庚、玲君、路易士、吴奔星、辛笛、徐迟、孙毓棠、南星等,他们以杜衡、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为文学集结地,阐发诗学观念,发表诗歌作品。其中的代表作包括:《雨巷》《我用我残损的手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之琳)、《乡愁》(李广田)。其中,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因合作出版了诗集《汉园集》而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因“现代”诗派晦涩难懂、空虚颓废,在30年代末逐渐衰落。但现代诗派在诗歌艺术创新方面功不可没,他们致力于融合西方现代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精神与技法,在诗的取材、情感表达方式,以及诗歌语言和体式上,提供了成功经验。

为您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史略》

《中国现代文学史略》 : 丁易(1913~1954),原名叶鼎彝、叶丁易。安徽桐城人。1934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36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散文。抗日战争期间,在成都任全国文协成都分会常务理事,后任重庆《..

《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

《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 :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文学史家、教育家。1913年起在无锡、上海、北京、南京等地任教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先后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

《现代作家文丛》

《现代作家文丛》 : 1948年1月至1949年3月,由中华全国文艺协会编辑、梅林主编,上海春明书店出版印行。《现代作家文丛》原先计划要出若干辑,但实际上只出版了第1辑共12集。按照第1集到第12集的先后顺序..

《现代长篇小说丛书》

《现代戏剧丛书》

《现代戏剧丛书》 : 以《现代戏剧丛书》命名的主要有3套丛书:①1928年9月至1931年7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的《现代戏剧丛书》。收录作品按照出版的先后顺序分别是:陈大悲著《幽兰女士》(五幕剧),胡春冰著《..

《现代文艺丛刊》

《现代文艺丛刊》 : 1939年1月,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在战时省会永安创办改进出版社,委派黎烈文任社长兼发行人。在黎烈文等人的多方努力下,改进出版社先后创办了《改进》《现代文艺》等7种固定期刊,陆续编辑..

《现代文库》

《现代文库》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现代文库》命名的有两套丛书。第一套是由徐逸如选辑,上海文林书局1936年出版的《现代文库》。在上海文林书局1936年5月初版《现代文库》中的《鲁迅近作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