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50年代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哲学界关于什么是真理和关于社会的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曾开展过讨论。争论的过程是:1956年,《光明日报》在其《哲学》双周刊第55期上发表了任之写的《辩证唯物主义论客观真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常学思写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两篇文章,第57期又发表了王达仁、康宏逵、韩鹰、钟德暄、薄英豪等文章,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另外,《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和《政治学习》、《教育与研究》、《新建设》等杂志的文章也加入这场讨论。讨论分两个问题:(一)什么是真理?对这个问题约有三种意见。(1)王达仁等认为客观真理就是物质世界,客观真理、客观存在。物质世界、事物本身都是与意识对立的同等的概念。王达仁在《关于客观真理的一些问题》一文认为,不可把思维的真理和客观真理混同。(2)常学思等不同意王达仁的观点。他们认为,真理就是正确的认识。常学思认为,真理并不等于客观存在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真理就是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而是物质世界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即正确的认识。李学昆在《为什么客观真理不是客观存在》一文中认为客观真理等于世界的正确反映。朱天顺在1956年《光明日报》上发表《说真理属于观念形态难道就是唯心主义吗?》一文,认为真理不是物质本身,而是具有客观内容的观念形态。(3)认为真理既不等同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也不等同于正确的反映,而是在意识中的客观内容。康宏逵、韩鹰在《光明日报》1956年5月30日发表《真理有阶级性吗?》一文认为,真理是标志着客观存在的、认识的客观内容,真理不能同正确的认识划等号,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观念的东西和客观物质,庞朴认为客观真理应该是指被认识了的客观存在。《光明日报》《哲学》双周刊在讨论小结中支持第二种观点。(二)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问题。大体有四种不同的观点:(1)常学思等认为社会的真理是有阶级性的,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是正确的认识的阶级性问题,而不是认识,对象本身的阶级性问题,真理的阶级性也即科学的阶级性问题。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社会的真理即社会科学是有阶级性的,我们说某一认识有阶级性就是说它是某一阶级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自然科学既可以为这个阶级又可为那个阶级服务,而社会的真理进步的阶级可以反映,反动的阶级则不能反映。(2)康宏逵、韩鹰、钟德暄为代表的一种意见认为,社会的真理没有阶级性,社会科学有阶级性,不能把社会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和社会科学有无阶级性混为一谈。康宏逵、韩鹰在《光明日报》发表《真理有阶级性吗》一文认为,关于社会的真理是社会科学中的客观内容,是不以阶级利益为转移,对所有阶级都一视同仁。钟德暄在《光明日报》1956年5月30日发表《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一文指出,不能把发现和利用社会真理的阶级性问题,当成真理本身的阶级性问题,社会的真理没有阶级性。(3)薄英豪也在《光明日报》发表《社会科学有没有阶级性》一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上层建筑有阶级性,其它社会科学有①事实材料②规律③哲学即世界观这三个要素组成。前两个要素没有阶级性,世界观属于上层建筑有阶级性。(4)徐盼、秋竺在《文汇报》1956年10月5日发表《科学有没有阶级性?》一文认为,真理的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因为它是反映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本身都没有阶级性。
另外的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有没有阶级性”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不妥当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阶级性和真理的统一。这种观点可见于《光明日报》1956年10月3日关锋写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真理性的统一》一文。

为您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讨论集》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讨论集》:马良春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12月版。25万字。80年代初,我国曾两次举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问题学术交流会”。本书是这两次会上部分发言稿的汇编,共收论文20篇。内容可分为3组:..

《与日本学者讨论屈原问题》

《与日本学者讨论屈原问题》:黄中模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版。25.5万字。作者与日本学者讨论屈原问题的论文集。分3部分:一、针对日本学者的各种否定论,就主要问题进行摆事实、讲道理的讨论。二、就楚辞研究史..

《新10年文艺理论讨论概观(1976—1986)》

《新10年文艺理论讨论概观(1976—1986)》:韦实编着。漓江出版社1988年4月版。38.9万字。综述新时期10年中有争议的20个文艺理论专题,包括“现实主义”、“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的真实性”、“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塑造..

《红楼梦问题讨论集》

《电影的文学性讨论文选》

《电影的文学性讨论文选》: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电影艺术编辑室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10月版。24万字。选收1980至1985年各刊物发表的有关电影文学性的争鸣文章28篇,对“什么是电影的文学性和文学价值”、“电影文学与..

《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选》

《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选》:李何林等着。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版。72.7万字。选论文29篇,按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7个学术报告,其中有李何林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陈涌的《鲁迅..

台湾文学“本位”和归属的讨论

出版时间:1989-10 台湾文学“本位”和归属的讨论 : 这次讨论的分歧点,最初潜伏于70年代后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叶石涛在1977年5月 的《夏潮》杂志上发表《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一文,提出台湾的乡土文学,“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