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趣味性

    新闻的趣味性 : 指新闻报道引发受众情趣和兴味的特性,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之一。一般说来,越是受众感兴趣的事,新闻价值越大。新闻的趣味性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报道内容新鲜奇特,饶有趣味:二是指表达方式生动活泼,引人入胜。那些新奇、反常、变态、带人情味的东西,诸如奇特的自然现象和生理现象以及涉及人间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儿女情长的社会现象等较容易引发受众的情趣和兴味。对于趣味性,不同的阶级、社会、民族、时代会有不同的追求,但也有一些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事物。鉴别新闻趣味性的客观标准取决于新闻事实本身和受众的实际需要。新闻的趣味性这一概念是西方新闻界首先提出来的,自19世纪30年代“廉价报纸”出现以来,长期成为西方新闻报道追逐的目标。为了竞争的需要,一些新闻媒介争相刊载各种奇闻轶事,甚至不惜用色情、凶杀等刺激性新闻来招徕读者,扩大销售和影响。我国新闻界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将趣味性作为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批判,70年代末开始重新认识这一概念,并肯定了它在新闻报道中的积极意义,认为新闻传播应当讲求趣味性,尽量把新闻的趣味性与指导性、思想性结合起来,积极传播富有健康、高尚情趣的趣味性强的新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为您推荐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出版时间:1993-09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 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1711~1776)著。-译《论趣味的标准》,1757年出版。其主旨是驳斥相对主义,讨论审美趣味或审美鉴赏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问题。休谟认为:美不是客观存..

论趣味的标准

论趣味的标准 : 又译为《论审美趣味的标准》,美学著作。大·休谟著。1757年出版。中译文载于《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5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吴兴华译。大·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英国哲学家、伦理学家..

新闻趣味性

新闻趣味性 : 也称新闻兴趣性。指新闻报道表现出的引起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关心、注意的意识倾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实本身引起人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关心、注意,引起普遍兴趣。二是新闻报..

《趣味批判》

李平心论读书的趣味

李平心论读书的趣味:李平心(1907-1966)原名循钺,又名圣悦,江西南昌人。历史学家。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肄业后任教于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并编辑《世界月报》。后曾主编《自修大学》、《现实周报》。1945年与马叙伦等发起组织..

老年审美趣味②

老年审美趣味 : 老年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审美特点的能力。如根据自己审美趣味得出对美、丑、喜、悲等的看法及评价。当艺术品成为这种评价的对象时,人们就把这种能力叫艺术趣味。审美趣味的特点是..

小说读者的审美趣味

小说读者的审美趣味 : 小说读者审美意识的一个方面,指小说读者在阅读欣赏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定向性和期待性的需求和情绪。一般说来,它的形成直接受到读者自身的经历、教养、性格、年龄乃至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