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心论读书的趣味

李平心论读书的趣味:

李平心(1907-1966)原名循钺,又名圣悦,江西南昌人。

历史学家。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肄业后任教于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并编辑《世界月报》。后曾主编《自修大学》、《现实周报》。1945年与马叙伦等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等。曾撰文讨论“读书之趣味”,认为读书固当有趣味,然趣味不是读书的“目的”,而是读书的“产品”。那些要求“读书的境地最好是窗明几净的书斋,读书的时候最好月白风清的静夜”,“存心去摸索趣味的才人雅士往往倒未必能找到真正的趣味。”相反,“那些不是专为了趣味才来读书的平凡人,当他忽然驰入一个发见或彻悟的新天地中,当他能够把从书本子里吸收过来而融解过了的心得毫不辱没地应用到实际,那倒是真正的趣味的占有者”。(《论读书趣味》)又说趣味亦有高低之分,如“一味只知道趣味之可爱,而不理会趣味有好丑上下之分,大半是会吃趣味的苦头的。”从30中代起,即开始史学研究,后致力于甲骨文、金文的考释,曾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学,亦颇多创见。所着有《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初编》等。 参见 李平心五勤读书法

为您推荐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出版时间:1993-09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 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1711~1776)著。-译《论趣味的标准》,1757年出版。其主旨是驳斥相对主义,讨论审美趣味或审美鉴赏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问题。休谟认为:美不是客观存..

论趣味的标准

论趣味的标准 : 又译为《论审美趣味的标准》,美学著作。大·休谟著。1757年出版。中译文载于《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5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吴兴华译。大·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英国哲学家、伦理学家..

新闻趣味性

新闻趣味性 : 也称新闻兴趣性。指新闻报道表现出的引起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关心、注意的意识倾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实本身引起人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关心、注意,引起普遍兴趣。二是新闻报..

《趣味批判》

李平心论读书的趣味

李平心论读书的趣味:李平心(1907-1966)原名循钺,又名圣悦,江西南昌人。历史学家。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肄业后任教于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并编辑《世界月报》。后曾主编《自修大学》、《现实周报》。1945年与马叙伦等发起组织..

胡秋原论读书

胡秋原论读书:胡秋原(1901- )原名曾佑,又名业崇,字石明,出生于湖北黄陂。1949年由大陆经香港迁居台湾。社会活动家、评论家。早年就读于武昌大学和复旦大学。曾任《中央日报》副总主笔,创办过多种杂志。1963年在台湾创《中..

钱穆论读书

钱穆论读书:钱穆曾在《读书通讯》1946年5月16日第25期上发表《读书漫谈》一文,阐述了他对读书的观点。他认为,读书应先定“旨趣”,否则“莫谈方法门径、书籍选材以及其他等等”。读书旨趣有两途,一是为谋职业、温饱、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