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县档案

    巴县档案 : 中国清代四川巴县官府、中华民国时期巴县公署以及民国前期四川东川道积累移存的档案。上自乾隆十七年(1752),下迄民国三十年(1941),共约11.6万卷,是中国地方政权历史档案中保存较完整的一部分档案。这批档案早先存于巴县档案库,抗日战争时期巴县政府为避空袭将其运至长江南岸樵坪场一座破庙中暂存。1953年发现,由西南博物院运回收藏,后交四川省博物馆管理。1955年由四川大学历史系整理使用,1963年 3月由四川省档案馆接收。档案内容主要有:清代与民国时期巴县的官吏任免,重庆近代企业开办章程、呈请立案免税,农户耕牛权纠纷,川江运送滇铜黔铅进京过境;民国初期巴县的税捐征收;清时募集营兵、筹备军饷、整肃军纪、应付战争、抚恤伤亡,川军抗击倭寇,太平军和李兰起义军入川;清代和民国时期官府派兵护卫外国领事、教士、商人以及司法律例、章程、条规和民、刑诉讼案件等。其中东川道的档案有川东宣慰使署、川东观察使署、东川道官吏任免、奖惩、选举、议事、税收、征派、军饷筹措等内容以及辛亥革命、反袁护法运动和军阀混战的史料。
    


  巴县档案是研究巴县地方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重庆城市发展史、四川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史的重要史料。其中清代部分尤为珍贵,深为中外学者所重视。

为您推荐

比较档案学

比较档案学 : 档案学 分支学科。采用比较方法,研究不同国家、地区、时期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共性与特性,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不平衡性、差异性、联系性和继承性是建立比较档案学..

埃斯佩朗缩微档案保管中心

埃斯佩朗缩微档案保管中心 : 法国国家档案馆的分馆之一。 1973年 9月成立。 负责保管国家档案馆和省档案馆的缩微品档案正片(母片),并承担缩微复制任务,还出售、交换、出版发行缩微档案复制品。截至1984年底..

北京市档案馆

北京市档案馆 : 中国省级综合性档案馆。 1958年4月成立。馆址北京市东城区贡院西街。   馆藏档案截至1990年底,有332个全宗,1035614卷,排架总长度6330米。还有其他资料 26834册。年代最早的是明嘉靖十二年(..

档案学

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 : 中国古代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原始记录。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的占卜活动中。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档案。   占卜活动是中国上古盛行的一种习俗。至殷商时期,商王朝的一..

家谱档案

家谱档案 : 通称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等。是以一姓一族为记录对象,反映一家之史的一种专门档案。内容包括世系、世表、源流、宗派、诰敕、像赞、传记、墓记、墓图、墓志铭、祠堂记、祠规、家规、家训、..

机读档案

机读档案 : 以代码形式和特定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储载体上的、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的档案文献信息。包括两种:一是在实现了办公室自动化和无纸办公系统的部门形成并归档的机读文件;二是将传统类型档案信息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