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 : 中国古代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原始记录。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的占卜活动中。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档案。
  占卜活动是中国上古盛行的一种习俗。至殷商时期,商王朝的一切大小事件,诸如祭祀、征伐、年成、天时以及商王的游猎、疾病、生育、今夕来旬的祸福等,都要通过商王或史官,用龟甲或兽骨卜问于上帝鬼神和先王先公,有的要卜问多次,以求得保佑与赐福。占卜使用的甲或骨要经过整治,占卜也有一定的程序,然后按照规定将占卜的原委刻(写)在甲骨片上。一篇完整的甲骨卜辞,大都包括有记载占卜日期及卜人名字的叙辞,记载卜问事项的命辞,因卜兆而判断吉凶的占辞,和记录日后应验情况的验辞等各项。但出土实物表明,如此完整的甲骨档案数量并不多。除在占卜活动中形成的大量卜辞外,殷墟甲骨档案中还有记事刻辞和表谱刻辞,记载方国、臣下的朝贡和田猎收获的多少以及干支表、族谱、祭祀谱等。在殷代社会,商王与史官既是占卜活动的主持者,又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因而形成的这些材料,都是当时的政事记录,是商代重要的王家档案。甲骨档案形成之后,绝大部分集中贮存于殷都宗庙的窑穴中,甚至殷王在外地占卜形成的甲骨档案也运回殷都保存,由史官(卜人)专司管理。管理方法大体上按朝代排列,许多甲骨片上还有占卜的顺序编号,有的上端还有一个穿孔,可能是某些甲骨还要穿扎成册保存。1936年发掘的127号坑,共出土甲骨档案17096片,其中完整的龟甲近300版,全都是武丁时期形成的,据认为这是武丁时期的一个档案库。殷墟甲骨档案内容广涉,当时社会的阶级与国家状况、农业生产、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对研究殷商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宗教等都具有重要价值。(见彩图)


为您推荐

机读档案

机读档案 : 以代码形式和特定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储载体上的、计算机能够识别处理的档案文献信息。包括两种:一是在实现了办公室自动化和无纸办公系统的部门形成并归档的机读文件;二是将传统类型档案信息输..

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

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 : 亦称档案管理自动化。 指使用计算机输入、 贮存、处理、检索、输出、传递档案信息,实现档案自动编目和检索,对档案存储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及对档案行政管理数据进行处理等等。主要..

基本建设档案

基本建设档案 : 在基本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维修活动中形成并归档的科学技术文件材料。是以工程项目为中心形成的成套有机整体文件。内容包括:①工程设计文件。如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任务书、..

环境保护档案

湖北省档案馆

湖北省档案馆 : 中国省级综合性档案馆。1959年 6月成立。其前身是1954年设置的中南区临时档案保管处,后曾改名国家档案局武汉管理处、湖北省档案馆筹备处。馆址在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洪山路。   馆藏档案..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法规性文件。国务院常委会议1956年3月27日讨论通过,同年4月16日正式公布。   《决定》是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档案..

国家档案馆

国家档案馆 : 亦称国家公共档案馆或公共档案馆。档案馆的类型之一。由国家各级政府设立并领导,负责接收和管理一定范围的具有社会和历史价值的各种档案,并提供社会利用的文化事业机构。   世界上第一个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