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目录

    机读目录 : 利用计算机识读和处理的目录。它是文献编目内容(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以代码形式记载在一定载体上而形成的一种目录。
  发展简史  1963年,美国G.W.金等人发表关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书目系统自动化的报告,1965年1 月提交了关于机读目录的初步报告。1966年1 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实施MARC试验计划,吸收了16个图书馆参加,制订了MARCⅠ格式;试编了机读目录,同年9 月,生产出机读目录试验磁带。参加馆用这种磁带试验生产目录卡片、书本目录、新书通报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又设计了适合书目信息交换用的MARCⅡ格式,扩充了字符集,调整和改进了加工系统,1968年7月开始了正式的MARC计划。1969年3月向全国发行MARCⅡ格式的英文图书机读目录磁带。机读目录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技术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到80年代末,已有英国、联邦德国、 法国、 加拿大、丹麦、意大利、挪威、瑞典、澳大利亚、日本以及拉丁美洲和非洲共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机读目录的研究和开发,建立了机读目录系统,生产和发行机读目录产品。1977年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还主持制定了《国际机读目录格式》(UNIMARC)。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北京图书馆于1987年开始了中国机读目录的开发工作,1991年1月正式发行机读目录。
  编制过程  将编目数据转换为机读记录,通常要经过以下步骤:①编制输入工作单:编目人员按照著录和编目规则,在工作单上对文献进行著录标引,同时根据计算机处理的要求,填入代码数据以及各种标识符号。②输入数据:将输入工作单上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代码形式,并经过机器和人工反复校验。③计算机处理:计算机对输入的数据,按要求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组织成统一格式的机读记录。一个机读记录相当一条书目款目。构成机读目录的数据,是以一定的国际、国家或地区的字符图形编码字符集的代码来记载的,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 MARC使用的就是ALA字符集(美国图书馆协会字符集)。④存储和输出:处理好的机读记录可存入数据库或通过通信线路传送到其他系统,也可以显示、打印、以缩微品形式输出,或者记录到磁带、软盘等磁介质上以供交换。
  功用  机读目录是图书馆书目数据处理自动化的基础。它可以用来辅助图书馆的文献采集、编目、流通等工作;编制和生产目录卡片、联合目录、新书通报及其他目录索引;开展书目信息检索和参考咨询服务;还可以进行地区间和国际间的书目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

为您推荐

个人著述目录

个人著述目录 : 揭示报道特定人物的著作和有关研究资料的目录。在西方又称传记书目。它起源于个人文集的编纂。公元2世纪,古罗马的加伦编有《个人图书目录》,记录了他本人的著作。中国三国时曹植、嵇康均有..

方志目录

方志目录 : 收录地方志的目录,又称地方志目录。中国方志起源很早,魏晋南北朝时的综合性书目已收录专记一地自然与社会资料的地纪、图经。宋以后方志著述增多,种类繁富,公私藏书目录往往为之设有专类。清代章学..

中国私家藏书目录

中国私家藏书目录 : 又称私人藏书目录。中国宋以前私家藏书目录仅有隋代许善心的《七林》和唐代吴竞的《西斋书目》、蒋彧的《新集目录》等。宋以后由于雕版印刷普及,私家藏书日渐增多,私家藏书目录随之兴起..

中国机读目录

《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

《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 : 中国大型综合性丛书目录。上海图书馆编,1979年9 月上海图书馆印行。收录中国1902~1949年出版的丛书5549部,包括图书 30940种。每种丛书先著录丛书主编者、出版者、出版地、出版年..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 : 中国目录学论著。王重民著。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该书的主要部分是作者1962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编写的讲义《中国目录学史》(先秦至宋末元初)。此外出版时还入选作者其..

《中国目录学史》

《中国目录学史》 : 中国目录学著作。姚名达著。该书是作者的代表作,写于1935~1936年。1936年初版,1957年重印时,附有王重民作的后记,对原书进行订正,并对若干问题作了补充与说明。作者认为,在中国目录学发展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