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排印文献

    计算机排印文献 : 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照相排版设备排印的文献。20世纪50年代中,照相排版技术开始由手选照排发展到光机式自动照排,出现了第二代照排机。它用计算机控制排字、组版和字体变换,用光学和机械方法在字模板、片等上选取字符,逐字照相组版,照排速度可达每秒100个字符。后来它又配备了显示、校对、修版等装置,但其整体结构仍是机械式,很难提高速度;组版方式只能以整个字符为单元;而且无法与传真和电视等新技术系统沟通。60年代中期出现了全电子式的数字化点阵式照排机,称为第三代照排机。它把字符转换为二进制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内,用扫描打点方式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出高质量的文字,然后照相成版,其速度比光机式高10余倍。70年代中期又出现了第四代照排机即计算机-激光扫描照排机。它利用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束在感光材料上扫描打点,形成版面,速度可达每分钟千余行以上(西文字符),印出的文字非常清晰。70年代末,用激光直接制版的第五代照排机也已研制成功。它在第四代机基础上将计算机编排好的版面经激光束在高速的预涂感光版(即PS版)上扫描成版,并自动处理成可供胶印机印刷用的印版,免除了照相、冲洗底片等工序,进一步提高了制版速度和质量。计算机照排技术取代了高温铸字、手工拣字拼版、高温浇版等落后笨重的排版工艺,使印刷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进入了"电子与光"的时代 (计算机排版原理见图)。中国80 年代初研制成功的"华光"系列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属于第四代照排机。它由计算机输出汉字点阵,经激光照排机在感光片上形成文字组版,再用此底片制版印刷。 80 年代末已有多家国内外新闻、出版、印刷单位采用了该系统。可与该系统联接的第五代汉字照排机也于1989年在中国研制成功。
    


为您推荐

图书馆和计算机

出版时间:1992-11 图书馆和计算机 : 日本图书馆协会编辑出版图书馆管理技术著作。坂本徹朗著。1983年11月2日第1版,1985年3月12日第2版。中译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出版,金凤吉、孙蓓根据1983年版本译。坂本徹..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学与计算机》

《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学与计算机》 : 卷本卷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共两册,其中广播与电视学科主编隋经义,副主编何大中、邱绪环。共收入有关广..

广播电视音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

广播电视音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 : 对广播电视音像录制品按规定登录的数据,用计算机数据库的方式输入后,根据用户要求,形成索引文件,用程序提供索引的方法。 在一定时期内有价值的广播电视音像录制品..

计算机控制总线

电视字幕计算机处理系统

电视字幕计算机处理系统 : 具有自动书写电视字幕功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过去,电视节目中的字幕全靠人工制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字体和图形不够规则,差错率高。字幕处理系统由计算机来书写字幕,即由..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 : 在运行时能够复制自身,并利用信息通道进行传播,以占用系统资源或造成其它危害为目的的程序块或程序集合。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破坏性,表现为占用CPU时间和内存开销、对数据和文件进行..

计算机信息检索

计算机信息检索 : 利用计算机系统有效存储和快速查找的能力,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能对大量的情报、资料等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和查找;并提供插入、修改和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