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文献

    机读文献 : 以机器(通常指计算机)能阅读和处理的形式存储在某些特殊载体上的信息或数据集合体。最早的机读文献是记录有数据的穿孔纸带和机器穿孔卡片(见穿孔卡片)。20世纪60年代初,利用计算机编制文摘索引取得成功,出现了磁带版检索期刊。几年后,随着机读目录(MARC)的问世,"机读文献"这一术语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目前,机读文献出版量很大,增长迅速。其主要类型有:机读目录、 文摘索引磁带、 联机数据库、电子书刊、光盘、视频数据服务、电子票据、电子邮件、超级载体 (见图书馆现代技术) 等。机读文献的生产和使用过程是:一般用键盘或光学扫描方式输入文字和图像,机器将这些图文信息转换为数字化信号或模拟信号,记录在适当介质上,然后进行各种处理,包括接收、存储、检索、传送、提取、变换、运算、检测等,最后经通讯系统将处理结果传送给用户 (如终端显示、存入用户文件、打印输出或传真输出等)。机读文献具有编辑出版迅速,节省存储空间,传输和存取方便等优点,有的还能提供立体的、动态的、伴有声音的图文信息(如超级载体)。机读文献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大大地便利了人类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与传播。

为您推荐

国际文献联合会

国际文献联合会 : 非官方性国际学术组织。 1895年由比利时人P.-M.-G.奥特莱和H.-M.拉封丹创建。原名为国际目录学协会,1931年更名国际文献协会,1938年改现称。1989年,国际文献联合会有 67个国家会员、5个国际..

国际专利文献中心

国际专利文献中心 : 搜集、加工和传播各国专利文献的中心。1972年 5月 2日建立于维也纳。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向各国或地区专利局和工业部门提供机读专利文献目录。和 3个国际专利文献中心共收集53个国家、组..

故宫博物院文献馆

故宫博物院文献馆 : 中华民国时期的明清历史档案馆。位于北京故宫东华门内。   1925年10月北洋政府成立故宫博物院,设古物、图书两馆,图书馆又设图书、文献二部。图书馆馆长陈垣,副馆长沈兼士、袁同礼,由沈..

《故宫博物院清代文献档案总目》

法国科技情报文献收集和传递中心

法国科技情报文献收集和传递中心 : 法国教育部系统采集、收藏和传递科技文献的协作组织。教育部以部属机构和主要大学图书馆为核心建立了专门从事科技文献收集和传递的 15个中心机构(简称CADIST), 每个中心..

法国国立文献学院

法国国立文献学院 : 法国培养档案员与部分图书馆员的高等学校。1807年拿破仑一世在前往普鲁士的征途中曾倡议创办,1821年根据路易十八的法令正式成立,设在巴黎。初创时,学制 2年:一年在皇家图书馆,一年在国家..

非文献情报源

非文献情报源 : 情报源的一种类型。分为实物情报源与口头情报源两种,前者包括实物与样品、展览、电影、电视、录像等通过直观或听觉获取的情报源,后者包括会议、交谈、录音、广播等通过语言传播的情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