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丕烈 (1763~1825)

    黄丕烈 (1763~1825) :   中国清代藏书家、版本学家、校勘学家。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佞宋主人、书魔等。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人,官主事,不久即回乡从事校书、著述。生平好藏书,尤笃好宋本。藏有宋本百余种,因题其藏书之所为 "百宋一廛", 又称 "士礼居"或"求古居"。
  黄丕烈藏书除注意宋本外,还重视名家钞校本,认为名家钞校本远胜于翻刻本。他也收藏一些珍贵的残本和异本,原藏于钱氏述古堂、毛氏汲古阁等处的善本、钞本,多为他所得。当时以藏书既富且精著称于江南。
  黄丕烈原拟编一部《所见古书录》,以所藏为正编,所见为附录,但未能完成。其藏书目录,现仅有《百宋一廛书录》(1803年编,有张钧衡1913年印本)、《百宋一廛赋注》(1804年撰,有1805年刻本)、《求古居宋本书目》(1812年编,有1918年观古堂刻本)三种,皆限于宋本。
  黄丕烈晚年因生计窘迫,藏书逐渐流散,一度曾为艺芸书舍、海源阁、铁琴铜剑楼、皕宋楼等收藏。现存于国内者,大部分已归公,分藏于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台北"中央图书馆"等。由皕宋楼流往国外的,则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
  黄丕烈精于校勘和版本鉴定,为藏书撰写了大量题跋,有时一书题跋竟多至五、六次。这些题跋不仅叙述了图书收藏流传的经过和轶事,而且记下了他多年积累下来的搜集、鉴定、校勘图书的经验和心得。后人将这些题跋编辑成书的有潘祖荫、缪荃孙辑的《士礼居藏书题跋记》(6卷,1884,收题跋240篇),缪荃孙辑的《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2卷,1896,在《灵鹣阁丛书》中),《士礼居藏书再续记》(2卷,1912,在《古学汇刊》中),《荛圃藏书题识》(10卷,1916~1919),王大隆辑《荛圃藏书题识续录》(4卷,1933)和《再续录》(3卷,1940)等。总计共800余篇。这几部题跋集,对于古籍版本、目录、校勘研究都有参考价值。
  黄丕烈也从事图书编印工作。中年时,刻有《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1800)、《延令宋版书目》(1805)、《藏书纪要》(1811)、《百宋一廛赋注》(1805)等。晚年他在苏州玄妙观察院场开设滂喜园书籍铺,精选所藏善本《仪礼郑注》、《国语》、《战国策注》、《舆地广记》、《洪氏集验方》等,由顾广圻勘定,陆续刊行。嘉庆道光间(1800~1824)编为《士礼居丛书》,完全照原书影刻,校印俱精,是清代版刻中的佳品。

为您推荐

皇史宬

皇史宬 : 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档案库。位于今北京南池子大街。明嘉靖十三年(1534)至十五年建成,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老档案库。初建时,命名神御阁,拟藏历代帝王画像、实录、宝训;建成后,更名皇史宬,收藏宝训、实..

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 中国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建于1981年12月31日,馆址在长沙市。至1988年底,馆藏书刊48万册,以少年儿童读物及有关教育、教学资料为特色。其中中外文期刊637种、 报纸 111种, 并注意收藏..

海源阁

海源阁 : 中国清代杨以增、杨绍和父子的藏书楼,楼址在其故里山东聊城。杨以增(1787~1855)字益之,又字至堂。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至江南河道总督。生平嗜学,笃好藏书。任江南河道总督时,正值著名藏书家汪士钟..

合作发展馆藏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 1951年10月建于上海。建馆时仅有图书55687册,系大夏大学图书馆旧藏。1951年冬至1955年底,陆续接收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

机读目录通讯格式

机读目录通讯格式 :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之间传输和交换机读目录数据时共同遵循和使用的标准记录格式,又称机读目录交换格式。它规定书目数据在机读介质上的表示和标识方法,包括机读记录的构成、各数据字段在..

《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 中国有关清代侨务招工方面的档案汇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陈翰笙等人合编,第一辑由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平装,4册,约138万余字,附有专题索引。该书共辑入1054件清代档案,在国别和地区..